1、 內源性氨基酸真消化率的測定技術,無氮日糧法和同位素失蹤法已被更為精準的高精氨酸胍基劃法和酶解酪蛋白超濾法取代。
2、 日糧中的蛋白質蛋白質水平可降低3%且不影響生長性能,但是總氮排放(糞+尿)可減少30 %,同時少用30%以上的大豆。
3、 氨基酸不只是提供蛋白質合成的原料,對多種生物活性物質的合成也是必需的,并對動物的生長、發育和肉品質均有重要作用。
報告列舉了精氨酸和支鏈氨基酸對脂質代謝和能量分配的作用;亮氨酸、色氨酸、N-氨甲酰谷氨酸、半胱胺、精氨酸等對于肉質、生長性能、應激以及繁殖等的影響(很多數據和結論都是首次公布)。最后我用一個表格總結一下斷奶仔豬、母豬、生長肥育豬日糧中NEAA的需要量:
二、 陳代文教授:精準營養下的維生素應用技術
1、 維生素的基本功效
功:輔酶、輔助因子、活性物質
效:抗病、抗氧化、抗應激、提高生產性能、改善產品品質
2、 維生素的添加量
(1)決定維生素精準添加量的因素
動物代謝:動物健康、營養狀況、環境條件
生物效價:產品結構、光熱環境、飼料組成
(2)維生素的添加量:脂溶性的:5-8倍NRC推薦量;水溶性的:2-4倍NRC推薦量;難以精準:與動物品質、環境、管理、日糧結構和生產目標有關。
3、 維生素的抗病作用
(1)圓環病毒(PVC2):添加生物素可通過活化免疫細胞、提高抗體和免疫球蛋白等緩解PVC2引起的免疫抑制,0.3mg/kg可達到最佳免疫力,0.5mg/kg可改善生長性能;葉酸:生產性能無顯著改善,0.3mg/kg可緩解免疫抑制。
(2)輪狀病毒(RV):VD3
(3)藍耳病毒(PRRSV):VA
(4)偽狂犬病毒(PRV):VA
4、 維生素與高效優質生產
維生素通過調節代謝、調節細胞信號、參與N-內分泌、
抗氧化和抗應激、調節免疫、改善腸道健康,從而提高動物生長性能、飼料報酬,改善肉蛋奶品質。
總結:(1)維生素營養功能廣泛、添加效果突出;(2)維生素需要量與動物品種、環境、管理、日糧結構和生產目標有關,精準供給十分困難;(3)實踐中脂溶性添加量通常為5-8倍NRC推薦量,水溶性為2-4倍;(4)應激和病原感染條件下,額外添加VA、D、生物素、葉酸、具有一定抗病抗應激功效;(5)長期過量添加維生素具有負面作用;(6)維生素的應用需要精細工藝和嚴格條件。
三、 咼于明教授:精準營養下的微量元素應用技術
1、成熟的科學理論:吸收利用機制與代謝規律
生物學功能及其機制
2、精準技術參數:最低需要量與適宜供給量
最低需要量:適宜環境條件、理想生產性能
適宜供給量:特定環境條件、最佳功能狀態
添加劑相對生物學效價
原料中元素含量與生物可利用率
其次,重量級的報告是李德發院士的《豬飼料原料數據庫的建設與應用》:
一、 建立中國第一個飼料博物館,并于年底同大家見面;
二、 畜牧行業第一個英文雜志,2009年創立,2014年收錄SCI,影響因子1.68,2015可能達到2;
三、 五種原料的數據庫
1、 油脂:添加比例和不同油脂狀態對豬消化能的影響不同;測定了油脂消化能和代謝能與NRC的差異;建立油脂對豬有效能的預測方程。
2、 玉米:影響玉米營養價值的因素:品種、產地、收獲年份、干燥方式、去皮、膨化、儲存過程。
3、 小麥:影響小麥營養價值的因素:儲存(小麥儲存12個月后,消化能降低約10%),粉碎粒度(粉碎粒度變大,消化率顯著下降)。
4、 高粱(最新研究成果):隨著高粱單寧含量增加,飼料營養價值下降;高粱單寧含量與淀粉含量負相關,與纖維含量正相關。
5、 大麥:大麥與玉米相比,淀粉含量較低,粗蛋白和粗纖維含量較高;ADF是影響大麥消化能的主要因素,ADF與灰分顯著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