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經常聽到一個這樣的問題,很多老年人說,人到老了,子女不容老人說話,說好的話子女不愛聽,說建議的話,子女說老人什么都不懂。所以很多老年人,和子女的話越來越少了,甚至沒有話題而言,老年人本來身體就老化,再加上孤獨寂寞,久而久之,就變成病體,痛苦萬分。
在這里,我要為老年人說一句話,想當年他們在社會上也拼搏過,奮斗過,為建設社會主義出過力,流過汗,為自己的小家奉獻自己的畢生精力,他們就像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全家,為自己子女的成長做了鋪路石,現在老了,離開了工作崗位,自己的思維就在這個小家庭里。子女的生活,孫兒的成長竟成了老年人的生活圈子,在這個生活圈子里老年人還能找到一點自信。可就這個小圈子,這一點自信,還要被子女給封殺了,這未免太殘酷了吧。
老年人不想穿好的,也不想吃好的,就想要一個順心快樂,平等溝通,就這么一點小事,子女們都滿足不了老人。從何談起孝敬啊。因此我在這里呼吁一下,子女們要經常和老年人溝通,通過溝通,才能了解老人的需求和想法,為老人排除心里障礙,解除顧慮,這才是老年人的希望和幸福。
我在囑咐老年人幾句,雖然年歲大了,要切記;歲數大了不是本錢,這年頭什么都值些錢,什么東西都在長價錢,就是歲數不值錢..。心里千萬別有那么多的“應該”或者“不應該 。
不要以為自己老了,病了,有勞保,有兒女可以照顧,事實上老人有病了,別人固然麻煩,自我更是辛苦,所以最好是平時自我保健,懂得關心自己,保重自己,不讓一些小病經常臨身,因為久病床前無孝子,不要麻煩別人太多。
要經常自我反省,老年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倚老賣老”,與其對年輕人講話,經常用教訓的口吻,或是不斷提起自己當年勇,這樣自然不容易獲得年輕人喜愛。若能謙虛地經常自我反省,反而獲得年輕人尊重。
切記;少管閑事,特別是家中的“閑事”,孫輩的教育是子女的事,不是你的責任,與子女相處,千萬不要喋喋不休,要有“政協”的位置感,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和錯位。大事上表個態,聽不聽的別計較。子女征求你的意見就是敬重,要主動追求個清閑自在。
切記:“年輕人一定比你忙”,你想孩子了可以打個電話,孩子想你了可能連打電話的時間都沒有。千萬不要為這種事較真兒,拿自己去做比照,記住:抱怨多了會“兩敗俱傷”,兒女們能抽出一點時間來看你就是好事,如果要不給孩子們寬松的時間環境,今后看你的次數只能越來越少。
切記:自愿付出時別想著回報,不要總把為兒女做的那些事掛在嘴上,幫子女做飯洗衣、照看孩子沒有不叫苦的,但千萬別當著子女的面傾訴,理解不理解的要多些淡定,有些事不一定就能將心比心,“尊老愛幼”永遠是把“愛幼”放在第一位,因為“朝陽”總比“夕陽”能讓人憧憬。記住:“付出”是送給別人的東西,千萬不要想著再“找補”回來,那會讓人都不愉快。
切記:不要總想著改變別人,即便兒媳婦,姑爺做事丟三落四,無法完美,也不要計較,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其實,每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和活法,原本沒有絕對的錯對,改變不了別人就試著變變自己,其實你自己也很難改變,與其這樣,不如來個和平共處,淡然處之總比指手畫腳讓人喜歡。
別老想著靠子女,消除寂寞根本還在自己,自從四合院改成了單元房,放飛的都是小家庭的夢想,小家庭的日子就像私家的車,雖然都在一條路上跑,但沒人愿意去合伙拼車。老年人要練好的是自己的車,即使獨守長夜,也要勇敢地往前走。廣交朋友、儲蓄友誼才是老年人應當盡早做的事情。當你不能再嬉戲走動時,依然可以給新朋老友打個電話,去交流喜歡的美好話題。記住:做好自己才不會寂寞,因為今生只有一個人能永遠與你在一起,那就是你自己。
文章出處:人生網
http://www.365rs.com/article/tianlunzhile/2168.html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