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抑郁癥在現代人之中并不少見,別以為抑郁癥離我們很遠,或許你正在被抑郁困擾也自知,下面小編給大家解開關于抑郁癥的八大疑問。
疑問1、抑郁癥到底是什么?
答:抑郁癥不是普通的悲傷、失落,更不是矯情、故作姿態。它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而且現在有一大把的證據表明,它有器質性的基礎,也可以影響全身的各個器官。
抑郁癥到底是什么 關于抑郁癥的八大疑問
可以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也就是說,抑郁癥的主要表現是持續的情緒低落,而且不論個人處境如何,這種情緒低落的表現不能得到改善;除了情緒低落外,患者還會出現快感缺失、動力喪失等一系列表現;這種情緒低落可能由各種原因引起,也可能找不到非常明確的誘因。
疑問2、抑郁癥是因為一個人太矯情、太軟弱,凡事想不開引起的嗎?
答:你覺得一個人情緒不好、性格軟弱,或者犯矯情裝病,這些能讓他的大腦出現萎縮嗎?
顯然不能吧。可抑郁癥患者大腦的海馬區卻會出現萎縮,雖然這種腦部萎縮在用藥治療后可以緩解、逆轉,可它無疑從一個角度證明了,這是一種可以引起大腦功能改變,以及情緒低落的客觀疾病,而不是人們一般所想的“想不開”、“鬧情緒”。
抑郁癥到底是什么 關于抑郁癥的八大疑問
疑問3:那么抑郁癥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答:具體的原因還不明確,可是對于抑郁癥的研究卻在不斷深入,醫生們也發現了一些相關的機制。
第一個就是大腦神經遞質平衡紊亂假說,通俗來說,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大腦的一次內分泌失調。我們大腦會分泌許多神經遞質,它們不僅對大腦有保護作用,同時還起到調節情緒的效果,比如5-羥色胺就是讓人感覺愉悅的一類神經遞質。當這些神經遞質的分泌出現異常變化,你的大腦就可能因此喪失了“追尋快樂”的能力。這也是現在很關注的一個機制。
第二個是海馬再生障礙假說。上面不是提到抑郁癥患者大腦海馬區會萎縮嗎?這就是海馬再生障礙可能的一個表現。海馬區是參與情緒和認知調節的重要功能區,當它出現異常,你的情緒條件當然會受到影響。
第三個則是營養假說。這個假說認為,我們大腦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一些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當這種因子分泌減少,也可能會引起情緒調控方面的異常。
抑郁癥到底是什么 關于抑郁癥的八大疑問
疑問4:性格內向悲觀的人容易發生抑郁嗎?開朗派是不是就安全過關?
答:一個人的性格和認知特點,對于抑郁發生的風險肯定是有影響的,同時,抑郁本身也會影響一個人的認知模式。
舉個例子,同樣給一個人看“快樂”和“悲傷”的表情圖,一個抑郁癥患者對于“快樂”表情圖往往無動于衷,對于“悲傷”表情圖卻感受深刻,這就是認知模式不同對于情緒的影響。
一個生性悲觀、看事情總盯著負面影響看的人,他的情緒當然容易走向不好的一面,這無形中增加了他發生抑郁的風險。
性格內向本身倒不是壞事,也并不代表一定容易發生抑郁,但性格內向的人往往和外界溝通減少,所以遇見一些大問題時,不容易尋求到外界幫助,這種情況下,他們出現心理問題甚至發生抑郁癥的風險就會上升。
抑郁癥到底是什么 關于抑郁癥的八大疑問
疑問5:我們聽說過產后抑郁、老年抑郁,抑郁到底有多少種類?
答:那要看你是按照什么標準來分。
比如對于女性來說,產后、更年期是兩大容易出現抑郁的時間。因為此時女性體內內分泌水平變化劇烈,情緒也容易發生波動,加上生活上也處于應激、轉變期,所以抑郁癥發生風險增加。
老年抑郁是相對兒童、中青年來說,這個年齡段發生抑郁和老人身體衰弱、大腦功能衰退、身患多種慢性疾病有密切關系,還可能和老年癡呆有一定關聯。
疑問6:現在抑郁癥發病率到底有多高?
答:國際上認為一般人群中抑郁癥比例在9%-15%,中國的患病率略低,但近年來隨著生活模式改變,患病率有所上升。
疑問7:抑郁癥有哪些治療方法?“話療”有效不?
答:對于抑郁癥,很多人認為既然是心病,陪他多聊聊、散散心應該會有好處。
可是遺憾的是,心理疏導對于抑郁癥患者的幫助是有限的。那些有明確生活事件誘因、病情程度較輕,或者出于康復期的患者,心理咨詢疏導效果較好,但對于誘因不明、程度較重的患者,單純靠心理疏導不能解決問題。
現在臨床更傾向于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前者包括經顱磁刺激、生物反饋治療等,后者就是使用抗抑郁藥。
抑郁癥到底是什么 關于抑郁癥的八大疑問
疑問8:抑郁癥和自殺到底有多遠?
答:抑郁癥最嚴重的后果就是自殺,而在抑郁癥患者中,自殺的風險也是不同的。比如你能想到,抑郁癥患者自殺的高危險期,不是在他病情最重的時候,反而是他病情逐漸開始康復的時候嗎?
這是因為抑郁癥有一個特點,叫做“動力喪失”,換句話說就是做什么都沒力氣,提不起精神,這其中也包括自殺。抑郁癥患者最嚴重的時候,可能連起身的力氣都沒有,也無力自殺。
相反,當抑郁癥患者進入康復期,體力上開始恢復,可是情緒并沒有完全得到改善,仍舊可能出現沖動的自殺行為。更糟糕的是,此時許多家屬覺得患者病情好轉,松了口氣,看管也不到位,悲劇就在此時發生了。
另外,抑郁同時伴有嚴重焦慮的患者,比單純抑郁的患者自殺風險更高;比起下午和晚上,清晨是自殺的高風險期;有嚴重軀體疾病、慢性病,有自殺家族史的患者,也都是自殺的高危險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