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說過什么是血脂(沒看過?回復“血脂”查看),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謝紊亂,所以身體只好利用脂肪供給能量,無可避免的會出現血脂增高。血脂增高的同時,脂肪代謝加快,就會出現高酮血癥、酮尿,甚至酮癥酸中毒。
脂肪不易溶于水,所以必須有船幫忙運輸。我們人體運輸脂肪的船就是載脂蛋白,按照船的種類來劃分:
然后這些運輸船混編成船隊開始運輸脂肪,有航母編隊(高密度脂蛋白),也有小漁船編隊(低密度脂蛋白),如果按照船隊大小的組成劃分:
檢查血脂有什么意義呢?
這些脂蛋白中,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所謂“壞的膽固醇”)能夠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是糖尿病血管病變的罪魁禍首,會導致后果嚴重的冠心病和腦卒中;脂蛋白a具有抑制纖維蛋白溶解的作用,是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腦血管的獨立危險因子。
極低密度脂蛋白是肝臟自身合成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運輸載體,含有更多的膽固醇,而且可以將自身攜帶的甘油三酯交換給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而獲得它們的膽固醇。所以極低密度脂蛋白也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而高密度脂蛋白可以沉積在動脈壁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排出,具有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所以是“好的膽固醇”。
醫生為了掌握患者對血糖的控制狀況,也為了解血管病變的程度,所以往往化驗單上也會出現血脂這一項。
所以我們今天來看看
臨床上血脂檢測都包括哪些?
目前臨床檢測較多的脂蛋白主要有,這些數字之間不僅會由于個體差異而差異,還會因為檢測方法而有所差別[1]:
低密度脂蛋白(LDL):0~3.1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每個年齡段并不一致。
20~29歲,男性2.37mmol/L,女性2.18mmol/L;
30~39歲,男性2.67mmol/L,女性2.3mmol/L;
40~49歲,男性2.93mmol/L,女性2.62mmol/L;
高密度脂蛋白HDL
男性:0.96~1.15mmol/L
女性:0.90~1.55mmol/L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酶法:
男性>1.03mmol/L,
女性>1.16mmol/L
脂蛋白a:10~140nmol/L
血清總膽固醇(TC):
男性,3.2~7mmol/L
女性,3.2~6.3mmol/L
血清膽固醇酯(CE) 2.34~3.38毫摩/升,血清膽固醇酯(CE)占總膽固醇(TC)含量的60%~80%。
甘油三酯:0.56~1.7mmol/L
載脂蛋白A:1110-160mg/dl
載脂蛋白B:69-99mg/dl
那這些數字有什么意義呢?
對1型糖尿病人來說,如果血糖控制較差,化驗單上的膽固醇、甘油三酯、極低密度脂蛋白都會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可降低,有酮癥的患者可能會暫時出現高乳糜血癥;經過胰島素治療后,血糖轉為正常,這些血脂異常可恢復到正常值的范圍。
而2型糖尿病患者經常伴有血脂異常,包括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極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且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
高血脂為什么會導致血管病變呢?
因為低密度脂蛋白的化學修飾,包括乙酰化、糖基化和氧化,使細胞膜表面的清道夫受體活躍,從而使單核、巨噬細胞、平滑肌細胞吞噬大量膽固醇,形成泡沫細胞和動脈壁脂條紋,繼而使纖維蛋白沉積、血小板聚集、平滑肌細胞向內膜遷移和增生,細胞外基質增加,進而產生動脈粥樣硬化,而這種動脈壁上的小斑塊的擴張和破裂都會導致心血管事件。
不僅如此
血脂異常還與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有密切關系,血脂異常為胰島素抵抗綜合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患者,他的血清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與大血管病變的發生一致,血液甘油三酯的水平升高也是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的致病危險因子。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腦血管病發生率為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非常值得重視。
-----參考資料-------
[1]http://www.med66.com/new/201205/yz201205021102.shtml
[2]《糖尿病學 第2版》許曼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