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褡褳”,指的是從前北方人趕集肩上背的長條形布袋,不少影視作品中都有出現。而“褡褳火燒”就是因為形似“褡褳”而得名的,或許很多人乍一看會與鍋貼、煎餃、生煎混淆,傻傻分不清,但是吃過之后便會發現褡褳火燒的獨特魅力以及它的與眾不同。

不過真要說起老這老北京著名小吃褡褳火燒,還得是當年門框胡同的瑞賓樓口味最正宗,不論是口味還是制作工藝都保留著最傳統的方子。
而接下來所介紹的褡褳火燒制作方法,也與傳統味道一般無二,絕對能還原小時候吃過的那種口味。
原材料需要有,瘦豬肉,大蔥,高筋面粉,雞蛋,生姜,鹽,十三香,胡椒粉,生抽,香油。
1、首先是將食材進行加工處理。豬肉剁成肉泥,大蔥切碎,生姜切末。

2、和面,300g面粉里打進去一個雞蛋,和開,再倒入少量溫水,慢慢和面至面團基本成型。這個季節醒面10分鐘就可以了。

3、制做餡料,剁碎的豬肉、姜末拌勻,加入鹽、十三香、胡椒粉、生抽,再倒入少許高湯,滴幾滴生抽、香油,最后倒入大蔥。慢慢地攪拌,拌勻后可以稍快些上勁,讓肉餡中能更好地吸收湯汁,制作出來的褡褳火燒吃起來口感能更加軟嫩。餡料已經看不到湯汁了,就可以停止攪拌了。

4、包火燒,手上抹點油,先把醒好的面團揉搓成長條狀,然后用手拉扯成一個個單獨的長方形面劑子,再使用搟面杖將其搟成面皮,接著在中間盛上餡料,將面皮從上面往上包,最后將包好的面皮往上滾,壓平兩側的開口,褡褳火燒就算包好了?;蛟S文字表達很難理解,但是如果自己包的話會發現其實很簡單的,并不會比包餃子難。


5、烙火燒,平底鍋燒熱后上滴上幾滴油,將火燒鋪上去,然后邊烙邊澆油,全程小火,油溫不宜過高。等一面烙好了再翻個面繼續,烙至兩面都呈現誘人的金黃色就算完成了。

更多待發掘的經典小吃,敬請繼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