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覺得神奇,工業(yè)革命200多年來,數理化教育早已普及,可為什么民間依然充斥著無數“打著民科旗號,實則推銷智商稅產品”的商家呢?更神奇的是,居然還有無數所謂“粉絲”會幫著那些廠家說話,對任何質疑者“開炮”……
今天我想聊聊“空濾”,最近因為換車的緣故,瀏覽了一些汽車配件而已,結果就接到各種“網絡推流”,什么添加劑,什么機油、什么內飾美容,車衣窗膜,記錄儀……我也就忍了。可是當我看到有人給我推“高流量空濾”,我實在是忍無可忍!
進氣順暢,馬力提升?
你也被這樣洗腦過么?
他們各種宣傳自己如何“阻力小,進氣順暢”,如何“幫助發(fā)動機提升動力”……可我想說的是,他們似乎壓根不敢提一嘴如何“讓發(fā)動機更危險”!事實上,國內國外的很多“機油成分測試”已經給出了答案:使用“高流量空濾”,機油中的“硅元素”超標很快。
哪來的硅元素?空氣中必不可免一定有灰塵、粉塵存在。而其中又含有一定比例的“沙石塵埃”。“沙石塵埃”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石英”),它的硬度比鋼材硬太多了。因此倘若發(fā)動機進氣不經任何過濾,那顯然非常危險。如果吸入大顆粒沙塵,弄不好發(fā)動機就會被磨損壞。
可是,發(fā)動機空濾如果過濾的“太徹底”,又往往會導致阻力太大(想想看,一次性口罩的透氣性還勉強能接受,但N95口罩就太悶了)。那么怎樣的過濾級別,又能確保發(fā)動機安全,同時還能兼顧阻力(不至于太大)呢?
高流量空濾損傷發(fā)動機么?
看看世界權威怎么說的!
全球柴油機大佬,美國康明斯曾花時間做了詳細的探究和實驗,結果如下:他們發(fā)現,6微米以上的顆粒物如果被吸入發(fā)動機,長久下來會導致發(fā)動機明顯磨損(主要是氣缸壁和活塞環(huán))。原因是空氣中的塵埃主要是二氧化硅(也就是“石英”),它的硬度比鋼材硬太多了。
因此,理論上來講,如果空濾能將空氣中所有大于6微米的顆粒物阻擋在外,那么發(fā)動機至少從磨損角度來說,是安全的。因此康明斯考慮到“安全余量”因素后,幾十年來都堅持“5微米過濾原則”,也就是他們要求空濾的最低過濾精度至少達到5微米。
事實上這和絕大多數民用汽車廠家(主機廠)對空濾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世界內燃機協會SAE規(guī)定,不允許10微米以上顆粒物進入發(fā)動機進氣)。事實上,如今不少合資汽車的發(fā)動機空濾,2微米級別的產品都已經很常見了,甚至極端的產品做到0.3微米都有(比如豐田織造的部分產品)。
人有多大但,地有多高產
拒絕智商稅,擁抱大智慧
然而你去圍觀那些“高流量空濾”,英國有5微米的產品(這個算是符合要求的),美國有8微米產品,意大利有7微米產品(這些還算是多少“不敢太放肆”的類型)。而拉脫維亞的產品居然宣稱37微米過濾精度,隔壁臺灣也沒閑著,15微米的30微米的啥都有……
這些產品,屬于非常典型的“賽道用品”。也就是說,他們壓根不考慮車輛正常的家用屬性,而是“用犧牲壽命換取賽道上的高光一刻”。但是!但是讓我感到驚恐的是,網上很多售賣這些危險品的人,竟然還膽敢宣稱“它們過濾效果很好”!他們全都宣稱“街車可用”……
然而,當我擺事實講道理,告訴用戶“一定要小心謹慎”時,卻無疑觸發(fā)了這些商家的粉絲們脆弱的神經,他們甚至來圍攻我這樣一個說真話的人。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說服這些群體,或許我依然年輕,年輕到竟然忘記了“不要試圖去說服觀點不同的人”這句古訓。好吧,反正不是我的車,我不心疼。就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