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0日,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此次進博會上,作為汽車相關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我自然是多多關注了汽車展區(qū)的信息。
而今年進博會汽車展區(qū),除去現(xiàn)實意義不大的古董車、飛行汽車之外,就剩下另一個重要主題,就是“氫能源”。韓國的、日本的,歐洲的,好幾家公司,甚至我國自主品牌的上汽集團,都帶來了氫能源展車。
氫能源的“理論優(yōu)勢”是擺脫
電池束縛,沒有“里程焦慮”
氫能源車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再受充電樁的限制。能夠徹底擺脫“里程焦慮”。因此當越來越多的氫能源車進入人們視線之后,大家都似乎看到了新能源的未來:擺脫電池的束縛,能自由馳騁的全新原理。那么氫能源是否真的會成為未來新能源主流呢?我們從原理說起。
先介紹一下基本的原理:氫氣輸入到氫燃料電池內(nèi),和氧反應產(chǎn)生電力,電力驅動電機,從而帶動車輪前進。氫氣最終會和氧結合,變成水蒸氣排出車外。所以氫能源車的尾氣成分是純粹的水蒸氣。所以是無任何污染的。
氫能源車的本質(zhì)依然是電車
電車擁有“油車”沒有的優(yōu)勢
說到底,氫能源車的本質(zhì)依然是電動車。至于電動車的好處我想說,沒接觸過的同學是真的無法體會。比如講綠燈起步,如果是傳統(tǒng)車輛,一腳油門踩下之后,變速箱擋位處于1擋,車輛全速起步。可是就在車速提上去的瞬間,發(fā)動機轉速也高了,于是變速箱切入1擋。
在這一過程中,動力其實是存在瞬間的“斷檔”的。即使是雙離合變速箱,動力幾乎不會中斷,但依然躲不開換擋瞬間的“反應時間”。就算換擋干脆利落到人體都無法感覺到,換擋結束后發(fā)動機轉速降低導致的動力瞬間“變軟”依然躲不開……
而反觀電動車,從一開始踩下油門(其實說“電門”更貼切)之后,車輛就全速起步,而且只要你右腳不松開,車輛會一直持續(xù)加速到最高急速,中間壓根沒有任何的其他動作。因此電動車開起來,是絕對沒有任何的頓挫、動力中斷、或者反應遲鈍問題的。
而且電動車所搭載的電機控制系統(tǒng)都是“功率閉環(huán)”系統(tǒng),也就是說電機本身就可以隨著車輪受到的阻力變化而“跟隨變化”輸出扭矩,并且是完完全全的“自適應實時柔性調(diào)節(jié)”,完全無需任何人工調(diào)整。因此,駕駛電動車才會體驗到那種特有的“絲絲順滑”。
純電動車,電池依然不敢說環(huán)保
實話說,單純論安靜性、無頓挫、加速的順滑、從起步一直完美“純線性”的加速到極速……就這些方面的性能,20萬元的特斯拉都能直接完爆貴30倍的勞斯萊斯(當然豪華方面的性能就不要去比了)!
所以我個人,一直以來都非常客觀的承認,電動車擁有無與倫比的駕駛感受。當然我更承認,電動車致命的缺點:一個是無法“遠行”。畢竟受制于電池容量的因素,續(xù)航永遠會是硬傷。第二個,到目前為止,真正回收完全環(huán)保、而且保證百分百安全的電池還沒問世。
所以退一萬步說,就算以后我國發(fā)電都采用核電或者其他清潔能源了,不再燒煤了。但是你電池一旦達到壽命,或者車輛報廢回收拆解,如何處理有毒有害的電池,依然是一個重大環(huán)保課題。
氫能源“理論上”看起來很美
但實際又如何呢?
所以為了環(huán)保,為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了獲得和純電車一樣的駕駛感受……工程師們開始使用“另類”的思考問題的邏輯了:既然我們搞不定電池,那我們?yōu)樯恫幌胂耄穗姵兀€有啥辦法可以儲存電力?或許,氫氣就是個好辦法。
畢竟配合專業(yè)的加氫站,加注一次氫氣只需幾分鐘,和加油一樣快。而且目前的各家車企帶來的氫能源車,加注一次氫氣后的續(xù)航里程基本都不短于500公里。這樣看在使用便利性方面,基本上和傳統(tǒng)汽車一樣了。當然前提是加氫站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
氫氣的安全問題依然是難題
氫燃料電池壽命短是硬傷
那這是否意味著氫能源化就是解開電動車續(xù)航難題的金鑰匙呢?我個人是持保留意見的。首先氫氣的儲運、使用過程中都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因為氫氣接觸到金屬后,金屬會變脆(氫脆效應),而非金屬材料又往往不具備金屬的高強度性能,所以非常矛盾。韓國、挪威、美國……數(shù)個國家的加氫站都遭遇過驚人大爆炸。
至于“用甲醇代替氫氣”也是目前各家企業(yè)全力研發(fā)的方向。比如我國的愛馳汽車此次進博會就帶來了首款賽道級甲醇儲氫電動跑車。然而遺憾的是燃料電池本身卻又存在“較短的使用壽命”的缺點,而這缺點目前沒有企業(yè)能徹底解決。這也是氫能源車一直無法普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