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發展要從原始社會說起,原始社會之前的文明由于比較遙遠,且模糊淺淡,所以就不必一談。
一、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大約存在于距今二三百萬年前,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最長的社會階段,其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主要以狩獵和采集或漁業或簡單農業為主;以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實行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和平均分配的制度。隨著原始社會的發展,先后出現了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但這些社會制度都是以血緣關系建立起來的社會組織形式。到了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剩余產品,繼而產生了私有制,從而為奴隸社會的產生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二、奴隸社會
隨著石器的發展和金屬工具的使用,生產力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所以社會開始出現了剩余產品。剩余產品的出現和社會分工的大變革,導致私有制的產生,原始社會開始解體,奴隸社會開始形成,從此社會上出現了剝削與被剝削階級的不同。大約從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世紀,世界各地先后出現奴隸社會;我國奴隸社會是從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結束。奴隸社會的奴隸是奴隸主的財產、活的工具,就像我們現在的家畜一樣任人宰割、隨意使用;而在那個時代,有時候奴隸的地位還不如牲口。
到了奴隸社會末期,社會矛盾日益激化。為了適應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各奴隸制國家通過各種形式的變革,逐步走上了封建主義社會。
三、封建主義社會
在古代奴隸制社會中,奴隸根本談不上自由,他們完全是奴隸主的工具,在奴隸主眼中他們就不是人。所以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向前發展,奴隸社會必然瓦解;這樣就為封建社會的產生創造了必然的機遇。封建社會是以土地私有制為基礎的剝削階級社會,地主階級以封建土地所有制為根本統治其他階級;農民通過被地主雇用、租地、貸高利貸等成為被剝削對象。
封建社會最廣泛的是,以中國的戰國時期到鴉片戰爭為起止。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到公元220年東漢滅亡,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中國封建社會以1840年的鴉片戰爭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兩半社會之時為基本結束期;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封建制度完全結束的標志。
封建社會實質上是地主以土地占有制,對農民實行農奴制的階級剝削社會。它雖然比奴隸社會先進,農民也有了很大的自由;但農民依然依附于地主和地主的土地,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農民覺悟的提高,到了封建社會末期階級矛盾日益突出;同往常其他社會的更替一樣,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也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也要經歷過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但最終還是取而代之了。未完待續……能子源版權,違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