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在深夜痛哭過?
有人說,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直在強顏歡笑,然后在沒有人的時候,崩潰到大哭。
生活似乎總不愿意我們一直快快樂樂的活著,總是要想方設法與我們進行一些游戲,而我們總是糊里糊涂地被拽進這場游戲里,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只是好好闖關,而不是因為找不到闖關的方法就痛苦不已。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各自的使命,或大或小,自己認可就好。 每個人在人生這場游戲里,都有自己的玩法,有自己的規則,不需要跟別人比,也不需要別人點頭才能繼續玩下去。
張彌曼說:“我覺得你活過了,努力過了,enjoy過所有你的事情,失敗過,小小地成功過,就很好了,這樣就行了。至于別人承不承認,感沒感覺到,不重要,因為被人發現是各種特殊原因湊成的,重要的是,你自己覺得開心就很好。”
人這一生,確實需要跟很多人打交道,但是自己怎么活,要怎么過完這一生,與他人并沒有關系,你成功也好,失敗也罷,沒有人真正在意,只有你自己。
所以,活得通透的人都知道,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這件事,那就是自己開心就好。這件事情做好了,就足以讓你感到欣慰。
雖然我們在跟很多人打交道,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別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整天起來放在你的身上,所以你做的事情,你過的生活,別人是看不到的,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理解你,懂你。
因此,人生這條路,注定只能你自己一個人慢慢走下去。而這條路上的成與敗,歡樂和眼淚,也只能你自己一個人體會。
然而,只要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別人認不認可不重要,只要你自己認可就好。即使你做著別人認可的事情,但是你若不喜歡,你的心里也不會感到高興。
因此,忠于自己的內心,做喜歡做的事情,傾盡全力,想方設法去完成,至于結果,或是成功,或是失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直都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最要的是你為自己喜歡的事情努力過,重要的是你在做事情時內心是開心的,是快樂的。
還有什么比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更令人感到快樂的呢?
當我們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心甘情愿為對方做很多事情,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是快樂的。當我們去做喜歡的事情時,我們心甘情愿為其努力拼搏,越是認真對待,內心滋生出的愉悅就越多。
所以,人活著,快樂都是心甘情愿的結果,如果強迫你去對一個你不愛的人好,如果強迫你去做一件你不喜歡的事情,那么不管那個人有多好,也不管那件事情最后有多成功,你也不可能真正感到開心。
因此,人活一輩子,不管你做什么,真的是自己開心就好。
林徽因是一個才女,她可以寫詩,可以寫作,可以畫畫等等,但是她選擇了建筑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在那個年代,大多數女性都選擇過簡單安逸、相夫教子的生活,但是她沒有,因為她有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她為了建筑事業到處辛苦奔波,從來沒有覺得作為一個女人,就只能在社交場所被人誰捧,受人稱贊,在家里柴米油鹽,一日三餐。在她看來,她每發現一處古建筑,并且爬上爬下地測量,認真觀察,且用文字詳細記錄下來之后,她心里就很滿意,她覺得自己一點一點在實現自己的建筑夢。
其實,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追求,只不過很多人都沒有去做的勇氣,都活在了人云亦云里,而那些真正敢于追求的人,他們活著的每一刻,其實都是開心的,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為自己活著的人。
一個人,只要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活著,不管在別人眼中是否成功,是否有價值,她自己首先是那個最開心的人。
一個人不隨波逐流,一心想把生活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樣的人,才是真的智者,才是真正活得通透的人。
林徽因說:“我認定了生活本身原質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體驗到極端的愉快,靈質的,透明的,美麗的近于神話理想的快活。”
林徽因自然有她對生活獨有的看法和對待方式,她也很幸運地在建筑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她出身不錯,長得不錯,婚姻生活不錯,但是最重要的是她有一顆睿智的頭腦,她敢于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她這一生,才顯得比很多人都更圓滿一些。
林徽因喜歡建筑,也不怕辛苦,一生都在做著這件事情,如果說她這一生足夠好運的話,那不是來自上天對她的偏愛,而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是來自她那種堅定不移的勇氣。
所以,當我們去看林徽因一生的時候,很難看到她為了某件事情愁眉苦臉,她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喜歡做的事情之上,所以看她的一生,你會覺得她真的活得很開心,因為她從來都知道自己要什么。
有人說:“林徽因是一個美麗的女人,也是一個溫柔的母親;是一個心性敏感如花蕊的詩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驚世人的建筑學家;是一個被諸多精英男人追捧欣賞的名門淑女,也是一個眼光卓越胸懷坦蕩的傳奇女子。”
然而,不管她在別人眼中是什么樣子,有著什么樣的輝煌成就和才情,于她自己而言,她這一生,想做的,她都努力去做了,所以既知足,也欣慰。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活好這一生,如果你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活得開心,讓人生更精彩一些,那么去看看這本《林徽因傳》,相信會給你帶來很多的勇氣,也會讓你知道,人活一輩子,真的是自己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