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哈特發(fā)現(xiàn)一個驚人事實,父母跟小孩說話的多少,決定了小孩的聰不聰明。哈特調(diào)查了100多個家庭后發(fā)現(xiàn),接受福利的家庭,父母與小孩交流的單詞每天在500個左右,而工人階級家庭,能達到1100多個,腦力勞動的家庭,則能達到2600個單詞。
這帶來的結(jié)果就是,與父母交流時單詞越多的小孩,長大后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自律能力,都顯著的高一個水平。
也就是說,父母對小孩的智力的影響,不僅在于基因,還在于小時候的溝通交流。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剛出生的小孩,其大腦的可塑性非常強,它會跟著環(huán)境的刺激,促進相應(yīng)的神經(jīng)元鏈接。但如果沒有接受到刺激,隨著年齡的增加,豐富的神經(jīng)元就會逐漸封閉,很難再與其他神經(jīng)元產(chǎn)生鏈接。
大概3歲就是一個坎,之后小孩的大腦可塑空間就不大了。所以有些家長,總是在小孩上學后才發(fā)現(xiàn),自家小孩聰不聰明,學習能力強不強,其實早在三歲以前就埋下伏筆了。
隨著多檔綜藝播出以來,“邏輯思維”這個詞越來越熱。
還記得那位當年年僅12歲,被稱之為“天才少年”的孫奕東,以年齡最小參賽選手的身份闖入《最強大腦》的12強嗎?
孫奕東以有別于其他人的邏輯思維,游刃有余的站在臺上,令很多父母大跌眼鏡,直呼是“別人家的孩子”。
當被問道自己是否比別人高智商時,他卻表示:自己只是更注重獨特的邏輯思維方式。
而閱讀偵探小說,就是他打開邏輯思維之門的第一步。
正是因為這些情節(jié)曲折、飽含分析推理的故事,才得以讓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力逐漸培養(yǎng)起來。
6-12歲是孩子成長的黃金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夠建立起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對于他今后的成長也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
智商雖然是天生的,但是邏輯思維能力卻可以后天鍛煉。
因此,我覺得,從6、7歲開始咱們就可以讓孩子們多看一些推理、偵探的書,來讓孩子們感受到“邏輯思維”帶來的好處。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一套英國“偵探小說之父”阿瑟·柯南·道爾的巔峰之作,風靡世界100余年,被翻譯57種文字,暢銷世界各地的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集》。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教育部,也將《福爾摩斯探案集》列為全國中小學新課標推薦書目。主要目的就是引導中小學生增加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這套書質(zhì)量、口碑都扛得住,它在推理界是毫無懸念的頂級“神作”,地位——更是經(jīng)久不衰!難以撼動!跨越三個世紀,仍然風靡全球,是早期閱讀不可錯過的必讀書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