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的青銅戰漢的玉,大唐的金器宋代的瓷”,這都是中國難以逾越的藝術高峰。后世除了仰望,還有就是仿制。
仿制和造假有什么區別?最根本的還是目的不同。“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仿制,就是造假。以文化傳承為目的,就是仿制”。今天我們說的是仿制。
從北宋開始,世人就已經摹古和懷舊了,然后歷朝歷代摹古之風日盛,例如乾隆最熱衷的便是制作仿古銅器。
乾隆一朝,從皇帝、官僚,到文人、金石學家都嗜好釋讀金文、訓詁溯史,推動了仿古銅器的制作。宮中先后設立了銅作和爐作,大量制造各種銅器。
乾隆帝尤其嗜好鑲嵌、鎏金之器,故內務府造辦處在仿制古器時,也大量使用鎏金工藝。但工制太過,略顯浮夸,失去了先秦器物雄渾、古樸、整飭之美。
此外,以瓷和玉等材質來仿制青銅器也是當時的一大流行趨勢。無論從形制還是顏色,都以商周的青銅器作為藍本,或原型仿制,或臆作創新,產生了一大批獨具特色的藝術珍品。
瓷器仿青銅器的歷史非常久遠,不過多只是在器形上仿制。青銅器的復雜紋飾與鑄造方法,不容易直接轉到瓷器上來,只能“得其形而失其神”。
借用較為權威的說法,如果把商周青銅器和歷代瓷器做比較,瓷器嚴格來說只能稱為工藝品,在藝術性上兩者不是一個檔次。但從文化的傳承的角度,也算“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了。
美品大賞:仿青銅綠釉刻花雙獸耳鼻煙壺
“光緒年制”款仿青銅綠釉刻花雙獸耳鼻煙壺,高7厘米,寬4.5厘米。
按照古青銅器形制仿制,鼓腹細頸,兩側配獸耳。
周身陰刻纏枝蓮紋,并施仿銅銹綠釉。
器底印刻“光緒年制”,造型古樸厚重。
雖為光緒,依然能窺見乾隆的影子。
大美無言 風月無邊 物來而應 關注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