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聽到你們說“泥料好養,容易包漿”,包漿到底是什么?或者什么樣子才能算是包漿呢?
其實從字面上來講,就是包在器物身上的一層漿汁。而我們平日里頭講的包漿呢,是長期泡養后,壺身經過氧化而出現的一種特殊的光澤。
而紫砂壺出現的包漿,一種可能由茶水澆淋壺表之后,茶湯浸潤紫砂泥料而成的,“茶湯養壺”就是這個原理。當然,在用茶湯澆淋的同時,也需要用養壺巾去擦拭,不然容易在壺的表面留下茶漬,影響美觀。
另外一種就是經過了長期在手中把玩之后,磨出的一層包漿。這種包漿一直以來也頗有爭議,有很多朋友認為這種方式養出來的包漿是一種“賊光”,是手上散發出來的油脂涂抹在壺表上而“養”成的。這一種包漿呢,是可以被洗去的,所以很多朋友不認可這種形式的包漿。
剛拿到新壺在經過一段時間使用以后表面顏色會變得深沉,并形成一種亞光,且愈用愈光滑溫潤。這種“包漿”用高溫高壓沖洗都沖刷不掉,愈彰顯出紫砂的高雅品位。
一把好的紫砂壺養與不養差別很大,一把好的紫砂壺固然需要好的泥料和做工,個人感覺拿到壺之后養壺的這個過程也是同樣的重要。
好壺都是養出來的,只有經過長期泡養才能把紫砂壺的魅力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