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音菩薩立像
季洪亮攝影于南京博物院
名稱:金觀音菩薩立像
年代:清乾隆
出處:1930年代南遷文物,可能是故宮南遷
這尊“金菩薩”通高88厘米,重量在40公斤左右,世所罕見。佛身與蓮座皆裝飾華麗,嵌珍珠寶石,雍容華貴,此像由乾隆皇帝督造,各族藝匠合力制作,代表了清代宮廷造像工藝最高水平,盡顯皇家氣派。
通常而言,純金佛像多是小型的。這座金觀音菩薩立像卻連圓形底座也是純金打造,即便在清宮中也實屬罕見。根據相關記載,這尊“金菩薩”由乾隆督造,它一方面體現了乾隆朝的國力之強盛,同時也是乾隆本人好奢華的性格體現。
金菩薩盤發束髻,戴五葉冠,冠后僧帶向兩側下垂,兩眉之間有白毫(白毫就是眉間的痣,是智慧的標志)。
據檔案記載,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清宮正式設立中正殿念經處,專管宮中藏傳佛教事務,辦造佛像。乾隆時期,由于乾隆對藏傳佛教的濃厚興趣,在皇室內外廣建寺院、佛室,大造佛像。當時清宮佛像制作先由中正殿畫佛喇嘛按皇帝旨意畫紙樣,撥蠟樣,經皇帝審看同意后,交造辦處工匠鑄造,乾隆皇帝監督造像的全部過程。從選材撥蠟樣直至完成,畫佛喇嘛、工匠需多次呈覽,奉旨而行。并且,乾隆時期,大量的藏佛精品由西藏進貢宮廷,宮廷造像也回返西藏,內陸與西藏造像藝術密切交流,相互影響。乾隆年間憑借朝廷的雄厚財力,由深通造像技藝的大喇嘛指導和各族工匠的精工細作,使清代宮廷造像工藝水平達到18世紀藏佛藝術的最后高峰。
菩薩肩披一條銀質仁獸,據說這種形似小山羊的動物天性非常善良,常舍己救人,人們捕捉它時,不用帶什么圍獵工具,只要兩個人拿著刀槍到樹林中,看到仁獸就在它附近假裝格斗,這仁慈的小家伙以為兩人真的要打起來了,就會跑上前去勸架,站在兩人中間怎么也趕不走,人們趁機將它捕獲。
菩薩赤足站立在雙層蓮花座上,每瓣蓮上嵌水晶一顆,蓮座中間鑲嵌珍珠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