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為知名的博物館之一,在這座博物館的文藝復興展廳,陳列著一件木刻版畫,版畫上的是一只相貌奇怪的犀牛。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丟勒繪制的中世紀歐洲第一頭犀牛。
這只犀牛在現代飽受爭議,因為丟勒所畫的犀牛和現實中的犀牛簡直大相徑庭。丟勒畫的犀牛背上披著騎士的盔甲一樣的硬殼,耳朵如驢一般,小腿和大腿之間有斷層,大腿像是掛甲,小腿則是長著魚鱗斑,腳趾是粗大外翻的。
點擊加載圖片
德國畫家丟勒木版畫作品《犀牛》(1515年)
這只犀牛的脖頸處有騎士的護甲,面部有不少凹陷處,鼻尖長著大角,下巴留著短毛,背上有一個小小的角。
這丟勒是大畫家,怎么會出這樣的問題呢?為什么丟勒要畫這樣一頭稀奇古怪的犀牛呢?這是令人費解的。
丟勒1471年出生在神圣羅馬帝國紐倫堡,父親是匈牙利的宮廷金匠,丟勒從小就跟隨著父親游歷歐洲,他的眼界隨之增長。起初,作為藝術家的丟勒主要從事版畫創作,期間結識了聞名遐邇的畫家拉斐爾。
點擊加載圖片
阿爾布雷特·丟勒
其實丟勒不僅僅是一位藝術家,他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數學獎,他曾經寫作《量度四書》,講解過幾何學,還將幾何運用到繪畫中。
丟勒的《犀牛》之所以如此匪夷所思其實是因為他當時作畫的時候也沒有見過真實的犀牛。畫中的犀牛是歐洲大航海時代的產物。葡萄牙率先踏上印度,將自己的屬地范圍擴大到東南亞。
1514年,葡萄牙駐東方的總督向吉拉特蘇丹國(今印度內)派出使者,目的是為商量印度洋島嶼使用問題。雙方并沒有達成協議,但是互贈禮物,其中就有一只活的印度西歐。這讓總督阿爾布克爾克相當愉悅,要知道犀牛是曾經古羅馬斗獸場的明星,但在一千多年里,歐洲人幾乎沒見過這種動物。
點擊加載圖片
在文藝復興的特殊時期,任何與古羅馬相關的事物都會引發眾人的關注。阿爾布克爾克決定把犀牛運回歐洲。但犀牛重量有1.5噸,航海運輸讓人頭疼。終于在次年1月,印度犀牛坐上了海船,經過五個多月的航行,抵達葡萄牙里斯本,一時間碼頭上人頭攢動。
當時,一位叫瓦倫廷·費爾南德斯的印刷工粗略地畫出了犀牛的素描稿。葡萄牙國王決定把犀牛送給羅馬教皇以求得教皇對自己的支持。但遺憾的是,運著犀牛的船只在葡萄牙到意大利的路上遭遇風暴,沉入大海,犀牛也在海難中喪生。
點擊加載圖片
瓦倫廷·費爾南德斯的犀牛草稿
雖說中世紀歐洲的第一頭犀牛沒有成功抵達意大利,但關于它的傳說卻從未停止。詩歌、繪畫不久便席卷了歐洲,而此前的印刷工手稿也傳到了丟勒手中。
其實,丟勒一生中賣出了四千到五千張犀牛畫像,其他形式出版的《犀牛》銷量也一路飆升。雖說丟勒的犀牛“漏洞百出”,多出來的角狀物還被稱為“丟勒角”,但歐洲人對此深信不疑,三百年來一直認為真正的犀牛必定是長這樣。
點擊加載圖片
庫克2013年《丟勒的犀牛》木板畫復刻精制鑲嵌銅雕版紀念
不可否認的是,丟勒的犀牛確實有著文藝復興時期的特色,將古羅馬斗獸場的元素和犀牛巧妙融合,彰顯了文藝復興的時代氣息。現如今,丟勒的“犀牛”不僅僅出現在畫作上,更是風靡于整個潮流文化圈。
本文由北岸木子原創,歡迎關注,帶您縱橫古今,縱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