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就是要讓學生親歷學習的過程,這樣學到的知識才是有靈性的,而不是僵化的。
高效教師一定是好教師,既然是好教師,那一定懷有責任和使命,為“人”而教;高效教師一定是備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陽光、熱情、有責任心,把課堂狂歡視為教學的生命。
2020年9月起,蘇州工業園區跨塘實驗小學在數學組試行“嘗試反饋法·課堂七步走”,簡稱“嘗試反饋七步法”,它在新疆伊犁州霍爾果斯市絲路小學“嘗試反饋法·六段五步”的基礎上進行發展而來的。
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霍爾果斯市絲路小學在蘇州援疆校長繆建平的帶領下,在當地教育局的指導下,極借鑒邱學華“嘗試教學”思想,全面推行“嘗試反饋法”,全市五所鄉場小學教育集團式參與教改試驗,其間邱學華老師去霍爾果斯市一個星期現在現場講座與面對面指導,總體上教改實驗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0年9月起,繆建平校長回歸園區,在園區跨塘實驗小學繼續推行“嘗試反饋法”,并把“嘗試反饋法”的“六段五步”進行了簡化,變成“嘗試反饋法·課堂七步走”,下面逐一加以介紹。
下面分三段進行介紹:一是嘗試反饋法簡介,二是“嘗試反饋法·六段五步”述介,三是“嘗試反饋法·課堂七步走”演變及述介。
一、“嘗試反饋法”簡介
“嘗試反饋法”以“嘗試教學法”為指導,突出“嘗試”“反饋”兩個關鍵詞,教師科學引導,學生大膽嘗試、自學課本、動手動腦、交流總結、反思提升。“嘗試反饋法”的教學流程按“六段五步”進行設計,突出“嘗試為先”、“檢測回饋”首尾兩個重要環節,努力維護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深化教學課堂改革。
關鍵詞一 嘗試
“嘗試”既是嘗試活動又是教學活動。這種嘗試教學活動具有三個特點:
(1)通過學生嘗試活動達到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目標,嘗試目標非常明確;
(2)學生嘗試活動過程中有教師的指導,它是一種有指導的嘗試;
(3)嘗試形式主要是解決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所提出的嘗試問題,學生解決嘗試問題的過程也是一種探索活動,更是一種創新活動。
這種教學法,突出“嘗試”這一關鍵詞,就是要求全體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去嘗試、去探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讓他們嘗試動手,嘗試成功,學有所得。
關鍵詞二 反饋
反饋(feedback)是系統與環境相互作用的一種形式。在系統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系統的輸出成為輸入的部分,反過來作用于系統本身,從而影響系統的輸出。根據反饋對輸出產生影響的性質,可區分為正反饋和負反饋。前者增強系統的輸出;后者減弱系統的輸出。以人體的反射活動為例:當刺激(輸入)作用于感受器之后,神經興奮沿傳入神經傳遞給大腦中樞,再沿傳出神經控制效應器的活動(輸出);效應器的活動情況又作為刺激信息(輸入)返回作用于感受器,進而通過大腦中樞的調節影響效應器的活動(輸出)。利用反饋,將學習結果及時提供給學習者,可增進反應效果。
二、“嘗試反饋法”之“六段五步”述介
第一階段 基本訓練(5分鐘左右)
包括口算基本訓練、應用題基本訓練、公式進率基本訓練等。小學數學基本能力的培養要靠天天練,這樣做,把基本能力的訓練落實到每一堂課之中。同時,上課一開始就進行基本訓練,使學生立即投入緊張的練習中,能安定學生情緒,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基本訓練題的設計要注意為新課服務。
第二階段 導入新課(2分鐘左右)
從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揭示新課題。一般要編擬一道準備題,從準備題過渡到嘗試題經舊引新,能充分發揮知識的正遷移作用,為學習新教材鋪路架橋做好準備。同時,使學生一開始就明確這堂課學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這一步時間不長,但很重要。只要花一、二分鐘,開門見山,立即轉入新課。
第三階段 進行新課(15分鐘左右)
第一步:出示嘗試題
這一步是提出問題。數學知識大都是通過習題形式出現的。出示的嘗試練習題要同課本中的例題相仿,同類型同結構,這樣便于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課本去解決嘗試題。
例如課本例題:一商店運進4箱熱水瓶,每箱是12個,每個熱水瓶賣6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三年級)
嘗試題:文具店有20盒乒乓球,每盒有6個,每個乒乓球賣2角,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新課開始,教師在宣布課題時,一定要明確提出,這堂課學的是什么內容,要求的什么,然后再出示嘗試題、嘗試題出示后,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如"教師還沒有教,誰會做這道題目試著誰能動腦筋,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先讓學生思考一番,這時就轉入了第二步。
第二步:自學課本
出示嘗試題后,學生產生了好奇心,同時產生解決問題的愿望。這時,閱讀課本例題就成為學生切身的需要。閱讀課本前,教師可預先提一些思考性問題作指導。例如,學習異分母分數減法,(1)分母不同怎么辦?(2)為什么要通分?有什么道理?由于嘗試題與課本例題相仿,學生經過一定的訓練是能夠看懂的。學生可通過看例題舉一反三,學會解答嘗試題的方法。這樣帶著問題自學課本,目標明確,要求具體,效果好。因為自學課本后,必須解決黑板上的嘗試題,自學課本的效果當時就能看到,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自學課本例題,大部分學生對解答嘗試題有了辦法,都躍躍欲試,時機已經成熟就轉入第三步。
第三步:嘗試練習
一般讓好、中、差三類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同時在草稿本上練習,教師要巡回觀察,及時了解學生嘗試練習的情況。學生練習時,還可以繼續看書上的例題,一邊看一邊做。嘗試練習結束后,就轉入了第四步。
第四步:學生討論
嘗試練習后,可能一部分學生做對了,一部分學生做錯了。教師根據三類學生板演的情況,引導學生評講討論。在評講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已在嘗試講算理了。這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學生嘗試算、嘗試講以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算得對不對,講得對不對。這時,聽教師講解又成為他們的迫切要求。火候已到,就轉入第五步。
第五步:教師講解
學生會做題目,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識,還必須懂得算理,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因此在學生嘗試練習后,教師要進行系統講解。這里教師的講解同過去的方法不同,不要什么都從頭講起。現在學生已經通過自學課本,親自嘗試做了練習題。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和教材關鍵的地方重點進行講解。教師的講解,可以確保學生系統掌握知識。
第四階段 延伸嘗試(6分鐘左右)
一般采用幾個學生板演,全班學生同時練的方式進行,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特別要了解差生的情況。這一步是一次集中反饋,通過板演評講,教師可以重點補充講解,解決中差生學習新知識存在的問題。這一步可以說是“進行新課”的延續,又為下一步學生課堂獨立作業掃除障礙。
第五階段 當堂檢測(10分鐘左右)
“當堂檢測”要做到精準、精細、精致,服務于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堂檢測”不可或缺,是“嘗試教學法”的必備環節,而且一定要有評分標準,當堂批分。一份好的“當堂檢測”最能體現老師的備課水平與專業功底;一份好的“當堂檢測”應該是“以新帶舊、循環遞進”的,而不僅僅是“就事論事”。當堂檢測后,學生互批與當堂訂正,教師要注意巡回輔導,特別對差生,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這“課內補課”的效果特好。
第六階段 課堂總結(2分鐘左右)
學生做完課堂作業并不是課的結束,因為學生通過親自練習,發現了困難,需要得到解決。同時還有一個迫切的心情,自己做的作業,到底哪幾題對了,哪幾題錯了。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教師再重點歸納小結。由于學生經過了十分鐘左右時間集中練習,再聽教師歸納小結,體會就更深了,這能起到畫龍點睛。所以,應該安排這一步,做好一堂課的結束工作,這樣一堂課的安排就善始善終了。
三、“嘗試反饋七步法”之演變與述介
“嘗試反饋七步法”是將原來的“嘗試反饋法”的“六段五步”進行了簡化,把一堂課變成了七個最主要的步驟,其他小步驟納入這七大步中,這樣便于老師學習、理解與嘗試使用。下面對“七步法”進行簡要介紹。方便老師記住各步的大致時間,我們也可以把“七步法”說成“5-3-7-7-6-9-3”,朗朗上口。
第一步:預熱訓練(5分鐘左右)
即原來的第一段“基本訓練”,這里更強調訓練內容的舊知與本課新知的關聯性,即老師要進行“先行組織者”式的考慮,在這里為新知牢固掌握先前預置需要的“錨樁”,便于知識的遷移。
第二步:我先試試(3分鐘左右)
這一步包括原來的第二階段“導入新課”和第三階段“進行新課”的第一步“出示嘗試題”。這一步把邱學華在“嘗試教學”課堂倡導的“請不要告訴我,讓我先試一試”體現出來了。
第三步:自學課本(7分鐘左右)
這一步把“嘗試反饋法”第三階段“進行新課”的第二步“自學課本”和第三步“嘗試練習”進行合并。因為在課堂教改實驗中我們發現:不少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自學課本時,也一并進行了嘗試練習。課堂用語“不會做題怎么辦,數學書里找答案”。
第四步:討論辨析(7分鐘左右)
這一步把“嘗試反饋法”第三階段“進行新課”的第四步“學生討論”和第五步“教師講解”進行了合并。因為在大多課堂里,“學生討論”與“教師講解”這兩步也是密不可分的,往往是討論中有引導,討論中有講解,討論中有辨析,師生在對話中進行思維碰撞與知識本質的辨析,進而不斷走向對知識的深度理解與深度學習。
第五步:新的挑戰(6分鐘左右)
這一步與原來“嘗試反饋法”的第四階段“延伸嘗試”是一致的,改成“新的挑戰”這個關鍵詞,也是想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提出這一學習步驟。
第六步:當堂檢測(9分鐘左右)
這一步與原來“嘗試反饋法”的第四階段“延伸嘗試”一樣,保持這一階段的完整度,是為了進一步強調“當堂檢測”的重要性。
第七步:全課總結(3分鐘左右)
這一步與原來“嘗試反饋法”第六階段“課堂總結”一樣,只是時間延長了1分鐘,約為3分鐘,是在教學試驗過程中發現2分鐘的課末總結略顯倉促。
總之,無論是原來的“六段一步”,還是現在的“七步法”,本質上是一致的,總是強調“先學后教、當堂反饋”,強調“學為中心,教為服務”的課堂宗旨,努力培養學生一生受用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