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區第三實驗小學顧超校長講座的題目是《學校開展家庭教育的思考與實踐》,他把“家校合作”作為了學校管理與特色。家校聯系,看似簡單,都在做,但認真去做的不多,做出特色的更不多。把家校聯系作為辦學的切口,顧校長走出了自己獨特的辦學之路。我認為,學校應積極地與家庭相聯系,教師應把家長看作戰友。
為什么要加強家校聯系,培育“理念做一好、方法好、效果好”的“三好”家長?顧校長說,開門辦學,可以提高家長對學校的信任度。成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可以解決學校疑難雜癥,提高學校與家庭的和諧度。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也是一個縮影,把家長與學校聯系起來,就是把學校與社會聯系起來,還可以利用家長資源更好地發展學校。學校是一個組織,我們在辦學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無法預料的問題,其實都需要與家長進行溝通中去解決。例如,學校的校服 、用餐標準、教輔資料,這些敏感的話題常常讓學校縮手縮腳,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若因為難而不做,就影響了學生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如果做,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家長投訴和有關部門的問責。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學校與家長缺乏信任,制度建設總是滯后于學校發展。怎么辦?最關注這些事情的是學生家長,就把這些敏感的話題完全交給家長來做,讓家長去討論,去決斷,去評估,如此,才會找到折中的辦法。開門辦學,可以成立家校互動周、校長接待日、家長聽證會、膳食委員會等,讓家長對學校的發展看得準,聽得清,摸得著,讓家長成為學校辦學的得力助手和最好參謀。要多向家長宣傳學校。我們很多學校都建有公眾號,但真正關注者不多,主要是內容不接地氣,沒有找準受眾,大多學校都把宣傳做給了官方,做給了上級部門。最關心學校的還是學生和家長,我們應把家長作為學校信息的主要收眾,讓公眾號成為家長了解學校的一個窗口。口碑相傳的學校才是真正的好學校。學校要宣傳自己的教育理念,自己的優秀教師和主要做法。向家長推介,一方面可以讓家長了解學校,認可學校;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家長感到學校教育的專業,感受到孩子成長的欣喜。做好家校聯系的最好路徑是辦學家長學校。關于如何辦好家長學校,多久一期?誰來講?講什么?達到什么目的?顧校長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這也是他講課的重點。他所在小學的家長學校,是從幼兒園大班就開始的。進入小學后,他們每月舉辦一期家長學校,培育專門的家庭教育講師,讓教師學習心理學、家庭教育學,制定家長學校教學計劃,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制定家長學校的不同內容,向家長講解學生的學習方法、育兒方法和家校溝通,讓家長也懂得教育學,心理學,成為學生成長的有力助手。學校每年在六一兒童節期間評選優秀家長,讓孩子給自己家長頒獎,讓家長感覺為學校做事是一種榮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給孩子扣好和一粒“扣子”。我們國家也出臺了《家庭教育法》。作為校長,我們一定要開門辦學,把家長作為教師的親密戰友,攜起手來,形成合力,才能達到共同育人的效果。我所在的學校是農村小學,家長對教育重視不夠,很多都是留守兒童,家里只有爺爺奶奶來照看孩子。他們對孩子管理很粗放,常常把學生往學校一放就萬事大吉,認為學校才是教育的主體。也因此,我們常常認為,家長的教育觀念不好改變,學生學習主要得靠學校。通過顧校長的講座,我認為農村學校更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很多有問題的學生、學困生常出自于不正常的家庭,對教育不重視的家庭。如果不注重培養家長的教育理念,學校做再多的工作,也常常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可以說,農村學校更需要家長的支持,有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學校教育會有更堅定的支持者,教育才形成合力。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我所理解的人本教育理念,路徑之一就是辦好以學校為中心的社區。這個辦學理念就需要開門辦學,把學校放到社會中去辦學。不能把學校辦成一座孤島,要讓外面的風,外面的雨,外面的太陽和鮮花都進入學校,形成真實的育人環境,才會產生真實的教育。而不是關門辦學,讀死書,死做題,培養“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機器人。
教育的復雜就在于面對的是人,要培育的是全面發展的學生。只有在真實的場景中才會培育出生動的學生。教師把家長作為親密戰友,而不是孤軍奮戰,才會形成最好的育人氛圍。基于全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應面向所有人,學校有培育家長的責任和義務。辦好家長學校,是學校的應有之義。我們要做的是對的事情,而不是容易的事情。認準這條路,就要堅定信念,持續走下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