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題目,緣于領導的講話,領導說,要做好手頭上的事,不要把這些事看得很小,我們都是做小事的人。
我們都是做小事的人,何至是我們,就連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人物也習慣于做小事。
微信上傳閱了一張照片,著名作家、75歲的卞毓方在北京王府井書店席地而坐,面前擺著一些書,在認真地找作品中句子的出處。在中美貿易之爭中,華為公司成了中國人的自豪,而華為的當家人,任正非,也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我曾看到他一個人拉著拉桿箱行走在趕赴機場的路上的照片。甚至還有我們尊敬的總理,挽著褲腿,打著傘,冒雨在視察工作。這些都是小事,也常常微不足道,但是正是這些小事匯成了感人的畫面,正是這些小事,定格成難忘的畫面。
我們做教師的,特別是教育管理者也應該學會做小事,安心于做小事。
安心做小事的人會懂得安心,有定力。初中語文課本曾節選了一篇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這個題目就很有意思。前方有多遠,我們會看到什么,很多時候,難以一下子說清楚。但是,只要我們抬起腿,大膽地向前走,走著走著,就會看到別樣的風景。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是想得多,而說得少;說得多,而做得少。那些只喜歡想和說的人,常常是不能安心的人,他總是仰望,而忘記了行走。而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常常是那些安于當下的人。什么叫安于當下?當于當下就是安心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做好。這種當心,就是一種執著,一種擔當,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和成全。我們教學生,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的學生,每個學生不同的習慣,不同的成長軌跡。我們教學生,也常常是在小事上做起,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篇作文,一堂課……只有我們用心,每件小事都會具有能量,而堅持不懈地做,就會在一件件小事中影響孩子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性格,改變他們的命運!
安心做小事的人懂得耐心,有靜氣。在學校里,我們每天做的幾乎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認真批改作業,備好一節課,用心和學生談一次話,撿拾一片垃圾,關好教室門窗……如果一個粗手粗腳的教師,不樂意做小事,幾乎在校園里找不到要做的活兒。而那些安于做小事的人,會有煙火氣,懂得人間味,擁有真性情。這種人常常把自己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去,懂得感恩,懂得包容。他常常把自己看得很輕,把別人看得很重。一個學校里,如果每位教師都能為他人著想,每位學生都會為他人著想,這樣的校園一定是溫暖的,安靜的,人與人彼此尊重,相互信賴,相互支持,生活在這樣校園里的人,是有溫度的人。
安心做小事的人懂得擔當,有勇氣。好像是國學大師林語堂說過,中國人的毛病主要在于兩個字:一是懶,二是怯。萬事開頭難,難就在于不敢面對問題和矛盾,因為不敢面對,而產生怯意;由怯而心灰意懶,惡性循環,最終一事無成。安心做小事的人,總能學會與問題和平共處,能夠直面問題,就會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事實也常常證明,你面對的問題有多大,迎接的挑戰就會有多大,跨越問題之后成長就會有多高。問題是人生跌倒的絆腳石,也是成長的磨刀石,關鍵不在于問題,而在于面對問題的態度,你是選擇迎難而上,還是逃避三舍。那些在小事上都能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常常會有一種認真、精致、鉆研的好習慣,如果這種人做教師,會成為學生的榜樣;這種人做校長,會成為教師的榜樣;擁有這種精神的學校,會成為社會的榜樣!懷著這樣的心境辦教育,才會辦出真教育,大境界。
安心做小事的人有毅力,懂堅持。《列子》里記載了一則“樂羊子妻”的故事,樂羊子說了一句有名的話“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只要有毅力,一根一根的絲線加起來,就可織成寬大的布匹。《老子》也說“天下大事,必做事細;天下難事,必做于易”,萬丈高樓平地起,只要你愿意做,只要你甘心于從眼前做起,懂得堅持,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會一點點地走向遠方。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育是一份良心活,只有把教育看得很大的人,才可能把教育做得很大!而把教育看得很大的人,就不會輕視眼前的一件件小事,因為這一件件小事,累積起來,就是高樓、大廈!
寫下這篇文章,絕不僅僅是說教和訓誡,更多是自勉。教育很大,很難,有很多事情可做,而無論如何,只有一點點地做,才會承載我們生命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