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幫女兒聯系幼兒園,我給她紅包,她不要。說紅包不要給了,都是朋友,說最近需要錢,借給她點錢吧,我說好。但是她總也不提還錢的事兒,我覺得欠人家人情,也不好意思要。
后來我們做生意需要用錢,就把這錢要回來了。再然后,她又跟我借錢,我把她當初沒收的好處費,以借的名義給她了。一來把這人情還了,二來堵住她再跟我們借錢的嘴。還真是,六七年過去了,錢沒還,也沒跟我們提過借錢的事兒。只是,她再也沒有幫過我。
換角度思考,如果你幫助了別人,客套話和物質回報,你會選擇誰?別人用客套話回報你,臉上可以笑嘻嘻,心里呢?
成年人的交往,要么利益互換,要么直接給予利益!幫助一個人,會用到他的人脈資源,而關系是需要維系的,所以人家給你幫忙,一定要有所表示。不少人都希望別人幫了自己,不圖回報。反過來,如果是自己幫了別人,又會有什么樣的想法?
托人辦事,哪怕是再好的朋友,也得酬謝人家。人家要不要,先放一邊兒不說,但一定得有這個心意,哪怕關系再好。如果不要,那最后請人家大餐一頓,也是有必要的?!坝袝r間”,“有機會”,根本沒有誠意,這種朋友可以刪除了。
突然想到了我自己,小時候,我父母請親戚幫忙,讓我進電力系統,認為是親戚,就一定會幫忙。結果一點表示都沒有,也不上心,覺得是親戚一定會幫忙,結果親戚幫了另一個朋友的孩子進去了。聽說人家很積極,三天兩頭去親戚著,手里拿著,口袋里裝著。我也是那個不會做事做人的人,所以我盡可能不去找別人麻煩別人。開口都開不好,只能自己硬扛生活的重擔。
有人說,人情世故就是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做著不情愿的事。中國人的人情世故,看似復雜,其實一點也不復雜,只是以利相交而已。不說破、不點破才是最高明的。
成年人的世界里,利益交換的關系比講感情這些虛的東西要牢固得多,說實話到了3.4十的年齡,很多人不是太需要什么感情朋友之類的東西,需要的是錢。從實在上說,人家幫你辦事,肯定付出了金錢精力與人情,不能讓人家吃虧吧?得利的人自然得承擔這些成本,才不枉人家幫你一場。
朋友分種類,而且種類繁多。有喝酒吃肉的,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有掏心掏肺的,有能過命交情的。世面上多數是相互利用的,這種最多,這并不是壞事。
給人辦事有個原則,自己能辦的就辦,需要再托人辦的事就盡量不要辦,除非你跟托你辦事的人不分彼此,需要出錢辦的事先拿錢再辦事不能既出力又出錢。
聲明:原創文章,請尊重原作者,勿抄襲到其它平臺。關注作者,天天收到直擊心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