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9 攝于深圳福田
住到福田后,開始侍弄花草。
朋友送了一大盆多肉,很慚愧,被我養得茍延殘喘,所剩無幾;網購了四盆仙人掌,很幸運,除了莫名犧牲的一盆,其余都還健在;買了裝進試管花瓶的袖珍椰子,很驚喜,一年多了,那么狹窄的空間,依然郁郁蔥蔥;還有一盆茉莉和梔子。茉莉枯了丟了,梔子花開了幾次,此前疫情封校近50天,沒能給它澆水,回來時,已是枝葉蕭條。
我懷著惋惜的心情給梔子花換水、等待了一周后,看到它腐爛發霉的根,終于意識到是時候放手了。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從生命消亡的角度看,人花何異?
為著這兩盆花,我寫過《茉莉花開》、《梔子花開》、《花開花落》。
很欣慰,親眼見證過它們的燦爛、落敗、復而燦爛、終歸平靜。
還是唐詩說得好,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惜時。
近一月前,在丟掉完全枯萎的那盆梔子花后,我又網購了四盆花:梔子花、鐵海棠、長壽花、九里香。我喜歡家里充滿生機的樣子,抬眼望去,不是清冷的空間,而是生命與我一同努力生長。
養花的過程,充滿了教育意義——實際上,我一直覺得,大自然是最智慧、最深刻、最溫柔的老師。
我給它們一周換一次水、偶爾放到陽臺上曬曬太陽,清理它們枯萎的葉子、摘掉它們變黑的花蕾,還有幾根黃了又綠、綠了又黃的綠蘿,我隔兩周就會掐掉它們枯萎的葉子——網上說,需要及時清理那些枯萎的葉子,不然會搶占根系生長的資源。
這何嘗不在教導我,定期自省,減少內耗,修剪掉那些已經枯萎的內里呢。
養花越久,越佩服花的定力,默默吸收陽光、水份,茉莉開花就開出茉莉的清麗,梔子開花就開出梔子的芬芳,各有特色,專注自身,誰也不羨慕誰,所以茉莉成了茉莉,梔子成了梔子。不像人,明明只是獨一無二的自己,卻總想成為某某某。
花是很有遠見的生物,落敗了不悲傷,怒放了不驕矜,管它有沒有人來看,就是自顧自地開與落,因為它知道,這一生是很長的,今天落了,過兩天也許就開了。我們人呢,卻很短視,往往聚焦于眼前的得失起落,卻不知人生是線性的,沒有一如既往的一馬平川,也沒有陰魂不散的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