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橋是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橋,位于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的大西洋東岸,橫跨舊金山灣的南北兩岸,全長10余里,高百余米,始建于1937年,即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的那一年,距今已整整69年了。然而,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侵蝕,對這座鋼鐵巨龍似乎毫無影響,它依然那樣巍峨、雄偉、牢固,好像新建的一樣。
金門大橋是世界著名大橋之一,被譽為近代橋梁工程的一項奇跡。
它座落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金門海峽之上。大橋兩端各有一座高1124英尺的鋼塔,鋼塔高出水面的部分為746英尺,相當于70層樓高;兩座鋼塔間懸掛著兩條直徑為36.5英寸的鋼索,大橋就是憑借著兩條鋼索高懸半空。鋼塔間的大橋跨度為4200英尺,是世界大橋中少見的最長跨度之一。橋孔高200英尺,大型船只也能暢行無阻。大橋還向兩端延伸出去,使整個大橋全長達到6500英尺,為此又修建了兩座輔助鋼塔,使大橋更加雄偉壯觀。
金門大橋被認為是舊金山的象征。
金門大橋的最初的構想來源于橋梁工程師約瑟夫·斯特勞斯。斯特勞斯在此前設計了400多座內陸的小型橋梁。他花費了十多年來游說北加州的居民。這座橋的其他主要設計者包括決定其藝術造型和顏色的艾爾文·莫羅和合作進行復雜的數學推算的工程師查爾斯·埃里斯和橋梁設計師里昂·莫伊塞弗。
1933年1月5日大橋開始施工。舊金山地區的選民們以自己的住宅、農場、和公司為抵押發行了最初的三千五百萬美元的工程債券。在1977年最后一筆債券被付清,其中三千五百萬美元的本金和三千九百萬美元的利息全被來自過橋費的收入。斯特勞斯在南橋墩澆筑混凝土之前放入了一塊取自他的母校俄亥俄州辛辛納提大學的磚頭。大橋在1937年4月完工,同年5月27日對行人開放。第二天,隨著羅斯福總統在華盛頓按下一個電鈕,該大橋對汽車開放。
該橋施工時的一項獨特的設計是橋下有一個安全網。施工中有11個人摔死,而19人則因安全網而獲救。這19個人成了一個“去地獄的半路俱樂部”的榮譽會員。
金門大橋的兩個橋墩在1964年之前擁有世界上懸索橋中最長的跨度。這兩個橋墩直到不久之前還是世界上最高的懸索橋橋墩。1957年之前它還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
金門大橋是1937年開通的,它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大橋之一。“金門大橋”這個名字是由一位愛好探險的美國軍官根據金角而取的。大橋有6個車道,平均每天有10萬輛車的客流量,進城的司機必須付費。在橋兩端臨海灣的一側設有觀景臺和停車場,托爾廣場邊設有一大型的禮品店。從橋的兩側游客可以步行游覽,往返需要一個小時。
巍巍壯觀...
世界最長在這里-------杭州灣大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