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思有所悟
文明,是指具有較高文化的狀態。文化為器物文化、觀念文化、制度文化的總集。而將其集成放大的文化(大文化),則上升為文明。文明是文化的內在價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內在價值通過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體現,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內在價值而彰顯其內涵及意義。
文明是以人類基本需求、全面發展和滿足程度為共同尺度。文明行為是人類進步、開化的行為,是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從道德意義上講,在我國現階段,凡是符合社會主義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的行為,都屬于文明行為。
文明是人類境界的升華,是時代進步的標志,是歷史演進的追求。文明,可以給人生打底潤色,給生活灌注醉人的色澤和豐富的內涵,讓生命在天地之中善始善終。人生最迷人的不是權力、榮譽、財富,而是沒有經過雕飾、樸實無華的文明。文明是一種永恒,在歲月崢嶸里愈發顯得光芒萬丈。時代、歷史需要文明,社會、公眾需要文明。我們應當崇尚、追求文明,培育、踐行文明,擁有、共享文明。
文明是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同的國家、民族和地理環境,形成了人類多姿多彩的文明形態。世界各種文明的沖突與融合,形成了當今世界的文明格局。正是這些文明交流互鑒的常態,使人類取得了從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到解開生命密碼、探索宇宙奧秘的飛躍和進步。
文明總是以文化為先行。文字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社會。文明之路是崎嶇坎坷的。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文明雖遭受過野蠻的掠奪與抹殺,但它總是堅韌不拔地向前延伸和拓展。
我們直接獲取文明知識營養的路徑,大致有這樣幾條,一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獲得文明知識,二是從佛教文化中獲取文明知識,三是從傳統的禮儀文化中獲取文明知識,等等。
文明重在全民性。相對于成年人,孩子在行為習慣上,往往更具可塑性。所以,應當從娃娃抓起,培養文明意識。父母是孩子的“鏡子”。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首先應該是那樣的人。
我們當今強調思想道德建設,主要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精神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決定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
良好的道德風尚,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對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但丁曾說:“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如果思想道德滑坡,精神支柱崩潰,失去內聚力,則是一個民族不擊自垮的悲哀。
物質文明是基礎,精神文明是支柱。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能更好地推動社會前進。若物質文明這個基礎不牢,精神文明這個支柱就難以挺立;若精神文明這個支柱不堅挺,物質文明就難以持久。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是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方針。
對文明執法,可作多種理解,如“文明的人執法”,“用文明手段執法”,“在文明的環境中執法”,等等。文明執法比依法執法更高一籌,它是依法執法的升華。執法者僅做到“依法”還不夠,還應該做到“文明”。文明執法是對執法者更高的要求。執法是將執法者的意志強加給對方,它常與強制、強行為伴,似乎很難與“文明”結緣。人們呼喚文明執法,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文明執法是一種難度很大、要求很高的行政活動。文明執法應該包括理念文明、策略文明、儀表文明、語言文明、手段文明、措施文明、氣度文明。只有具備文明素質的人,才能做到文明執法。
文明的養成問題較為復雜。人的文化素質不同,文明意識和認識水平會有差異。文明需要自我修養,也需要教育和法治,這是文明養成的基礎。人性具有社會性和自然性。為了約束人性中的自然性,社會制定法律規范———即約定俗成的道德規范的最低門檻。推行法治,是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的保障。法治的實質,就是法律獲得普遍的遵從。
應當把法律的本質理念貫穿于人們言行的始終,堅持自覺守法。在這種狀態下,文明會成為所有人服從公平與正義的理念下的社會進步。
文明是個大概念,又往往體現在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闖紅燈、公眾場合不大聲喧嘩等小的方面。現實生活中,文明就是要在意別人的感受,檢點自己的行為,不影響他人的正常行為,不妨礙社會的正常秩序。即使是開玩笑和調侃,也應當把握尺度。而面對過錯,是狡辯,還是坦誠,是一意孤行,還是有則改之,也是衡量文明程度的標尺。
文明是灑在大地上一抹燦爛的陽光,她用默默溫情驅走人間的黑暗和污濁;文明是浸潤土壤的瀝瀝春雨,她裝扮迷人的綠蔭,澆灌清麗的花卉。在文明的氛圍和環境中,人們通常展露的是文明的一面。這并不是虛偽,而是文明的社會風光對人的感染所致。文明的社會環境,能教化人、影響人,讓人們小心翼翼藏好自己的野蠻,讓文明成為自身形象的名片。
檢測和判定一個人文明程度的標尺,不是職位高低、權力大小、財富多少、學歷高低,而是其素質的高低、言行的善惡、舉止的優劣、約束的嚴寬。
正如一則公益廣告所說,文明行為是每個人的一小步,如果每個人都能文明,就能讓我們的社會邁出一大步。文明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從每一個人做起,從每一天做起,從每一件事做起,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不斷推動社會文明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