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款,又稱落款、款識。畫的題款,包含"題”與"款"兩方面的內容。在畫上題寫詩文,叫做“題”。題畫的文字,從體裁分有題畫贊、題畫詩(詞)、題畫記、題畫跋、題畫題等。在畫上記寫年月、簽署姓名、別號和鈐蓋印章等,稱為"款"。在實際應用之中,人們對題與款的區分并不嚴格,有時籠統稱為題款。
中國畫的題款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漢代出土的壁畫及帛畫上就已有明確的題字,但畫家真正有目的地在畫上題款,據記載是從唐代幵始的。唐人題款多藏于樹根石罅之中,這叫藏款。隨著文人畫的興起與發展,到了宋代以蘇軾等文人為代表的文人畫家開始大量地在畫面上做長題,元代以后題款藝術已經成熟。元以后,國畫就與詩、書、印結合起來了,詩、書、畫、印成為統一完整的藝術形式。
題款及印章在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為畫面的一部分時,其位置需經過慎重考慮及推敲。布局恰當可使畫面錦上添花,若位置不妥則畫蛇添足。所以,題款和印章的添加應視構圖需要而定,不可盲目。中國畫上題寫的詩文與書法不僅有助于補充和深化繪畫的意境,同時也豐富了畫面的藝術表現形式,是畫家借以表達感情、抒發個性、增強繪畫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圖8—10、圖8-11)
題款和印章在中國繪畫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題款和印章可補畫面的不足,從內容到形式都很需要,也是中國畫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以一巾S?閩完后,必須題款蓋印,這也是中國畫的特點之一。題款是作者在畫面上寫的詩跋,內容與畫面的主題相關。題款的范圍非常廣泛,詩、詞、賦、曲、畫理畫論、短評跋語、小品散文,有韻無韻,皆可題用。在形式上,可橫題直題,亦可長題短題。窮款,只寫年月、姓名、別號、地點。一處題、兩處題、三處以上題均可。唯須與構圖全局協調,要求不悶塞、不影響布局為原則。題中空處、實處、畫處均可,但須虛實相應、疏密相間為原則。畫上題款、題字,要求款式風格要和畫風相和諧、筆法相統一。(圖8-12)
印章有大小方圓、正長扁畸等多種形象,也有姓名、閑章、押角、起首之分,不可任意亂用。蓋印很有講究,要和構圖密切配合。蓋的位置也有一定章規:起首章蓋在款的右邊起首處,姓名章蓋在款的左邊或款的下邊(直對款),閑章蓋在款的左邊或其他地方,也可蓋在兩邊的畫上,押角章蓋在左右兩下角。至于蓋與不蓋和蓋少蓋多,根據畫面需要而定。有時為了氣勢、分量、色彩等需要,可以多蓋幾方,但須注意大小相應,距離要銜接,防止松擠。朱白相間,才有變化,方能增加藝術性。位置得當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位置不妥反而畫蛇添足。印章的使用一般寧小勿大。印章可以豐富畫面,起到點睛的作用,它要求印要精良,印風要和畫風相一致。一般寫意宜用粗放恣縱的印,工筆宜用工整圓潔的印。
總之,一幅優秀的中國畫應該是"詩"、"書"、"畫'"印”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作品,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