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導讀
我們希望,在思考、溝通交流、管理下屬和解決問題時,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層次分明。
我們希望,在表達(寫作、講話和培訓)時,能說到點子上,正面回答受眾(讀者、聽眾和學員)的問題。
我們希望,組織中的全體成員能用統一的邏輯、結構和方式交流,快速產生共鳴,達成共識。
不管是在政界、商界、學界,還是在企事業單位,所有高、中、基層職場人士,只要你需要思考和溝通,那么,小蒲向你推薦《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會教會你“想清楚,說明白,知道說什么、怎么說”。
本文長度約為2464字,閱讀全文大概需要8分鐘。
《金字塔原理》介紹了一種能清晰地展現思路的有效方法。金字塔結構思考力是領導力的必要素質,本書是訓練思考、使表達呈現邏輯性的實用寶典。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結構是: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先重要后次要,先總結后具體,先框架后細節,先結論后原因,先結果后過程,先論點后論據。
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包括表達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演示的邏輯。
一、表達的邏輯
搭建金字塔式結構的原則
REGULATION
【歸類分組】一次記憶不超過 7 個思想、概念或項目。
【抽象概括】找出邏輯關系。
搭建金字塔的思想規則
REGULATION
【縱向】文章中任一層次的思想必須是其下一層次思想的概括。
【橫向】每組中的思想必須屬于同一邏輯范疇。
金字塔的內部結構
REGULATION
【縱向關系】能夠很好地吸引讀者的注意,推動讀者按照你的思路產生符合邏輯的反應。按照“引起讀者疑問并回答疑問”的方式寫作,直到你認為讀者不會再對新的表述提出任何疑問為止。
【橫向關系】在組織思想時,只有歸納和演繹兩種邏輯關系。
如何搭建金字塔
REGULATION
【自上而下法】
1、畫出主題方框
2、設想主要疑問
3、寫出對該疑問的回答
4、說明“背景”
5、指出“沖突”
6、檢查“主要疑問”和“答案"
【自下而上法】
1、列出所有要點
2、找出邏輯關系(因果關系)
3、得出結論
序言的具體寫法
REGULATION
“
序言的結構
用講故事的方式:說明背景—提出沖突—使讀者提出文中將要回答的疑問,確保你組織和呈現的思想與讀者有相關性。
“
基本結構
標準式:背景一沖突一答案
開門見山式:答案—背景—沖突
突出憂慮式:沖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問—背景—沖突—答案
“
遵循原則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讀者而不是“告訴”讀者某些信息
2、序言必須包含故事所需要的 3 個要素,即“背景”“沖突”和“答案”
3、序言的長度取決于讀者和主題的需要
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
演繹是一種線性的推理方式,最終是為了得出一個由邏輯詞“因此”引出的結論。在金字塔結構中,位于演繹推理過程上一層次的思想是對論證過程的概括,重點是在演繹推理過程的最后一步,即由邏輯關聯詞“因此”引出的結論。
歸納推理是將一組具有共同點的事實、思想或觀點歸類分組,并概括其共同性(或論點)。
“
演繹推理
需要 3 步:
1、闡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種情況;
2、闡述世界上同時存在的相關情況。如果第二則表述針對的是第一則表述的主語或謂語,那么說明這兩則表述是相關的;
3、說明這兩種情況同時存在時隱含的意義。
演繹推理也可以分為以下 3 步:
1、出現的問題或存在的現象;
2、產生問題的根源、原因;
3、解決問題的方案。
連環式演繹推理:
當推理過程由兩個以上的演繹過程連接起來時,對所有步驟一一進行說明會顯得冗長而呆板。
在連續進行演繹推理時,需要記住兩點:
1、演繹推理的過程不要超過 4 步
2、推導出的結論不要超過兩個
“
歸納推理
用歸納法進行創造性思維時,我們必須具備以下兩項主要技能:
1、正確定義一組思想。
2、準確識別并剔除不相稱、不屬同類、無共同點的思想。
“
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的區別
現在你已經知道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之間有明確的區別,也能夠很容易地說明這種區別。記住,進行演繹推理時,推理過程的第二個思想必須是對第一個思想的主語或謂語的評述。如果不具備這特點,它就不是演繹推理,而是歸納推理。如果它確實是歸納推理,就應當能夠用一個單一的名詞概括這兩個思想,以檢驗歸類、分組是否恰當。
二、思考的邏輯
應用邏輯順序
時間順序
SEQUENCE
在按照時間順序組織的思想組中,主題句是要達到的結果,表述思想的順序與采取行動的順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一致。
結構順序
SEQUENCE
當你使用示意圖、地圖、圖畫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時的順序,如組織結構圖、關鍵成功要素示意圖等。
程度順序
SEQUENCE
指明每組中的項目(思想、觀點、問題等)具有共同特性,確保將 所有具有該特性的項目列入一組。在每組中,根據各個問題具有該特 性的程度高低排序——該特性表現最鮮明的問題排在第一位,即先強 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概括各組思想
思想的表達方式可以是行動性語句,即告訴讀者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語句,即告訴讀者關于某些事的情況。
1、概括行動性思想(介紹采取的行動、行為、步驟、流程)時,應說明采取行動后的“結果”(效果、達到的目標)。
2、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紹背景、信息)時,應說明這些思想所具有的“共同點的含義”(共同點的意義)。
總結句要說明行動產生的結果:
(1)先用明確的語句描述各項行動、步驟、流程等。
(2)找出明顯的因果關系,將每一組行動、步驟控制在 5 個以內。
(3)直接從這些行動、步驟、流程來總結、概括行動的結果、目標。
三、解決問題的邏輯
界定問題
QUESTION
問題是指已有的(現狀)與想要的(目標)之間存在的差距。
1、界定問題的框架需要先回答以下 3 個問題:
a.發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點/序幕+困擾/困惑)
b.我們不愿看到什么?(非期望結果,現狀,R1)
c.我們想要什么?(期望結果,目標,R2)
2、在界定問題時,可以遵循以下步驟:
a.將問題展開
b.確定你的解決方案處于哪一階段(已經提出了?還是已經被接受了?)
c.提出適當的疑問
d.檢查序言是否說明了界定的問題
e.檢查金字塔是否回答了疑問
展開問題的各要素
QUESTION
需要確定 4 個要素后才能界定問題。
(1)切入點/序幕
(2)困擾/困惑
(3)現狀(R1,非期望結果)
(4)目標(R2,期望結果)
界定問題框架的價值,就在于它能讓你在尋找有效解決方案時,提高找到問題原因和進行結構化分析的效率。
結構化分析問題
QUESTION
分析問題的標準流程是:從信息資料入手——設計診斷框架——使用診斷框架——建立邏輯樹——是非問題分析
四、演示的邏輯
在書面上呈現金字塔
PYRAMID
用多級標題、行首縮進、下劃線和數字編號的方法,突出顯示文章的整體結構,表現金字塔結構中主要組合之間的過渡。
使用標題的主意事項:
1、每一層級的標題不可能只有一個相同的思想(觀點、論點等)應用相同的標題用詞應提煉思想的精髓
2、標題與正文應分開考慮
3、每組標題應提前集中介紹
在PPT中呈現金字塔
PYRAMID
1、制作文字PPT,應盡量簡明扼要
2、制作圖片PPT,使得傳達的信息更簡單易懂;在PPT上部說明要傳達的信息
3、使用故事梗概,簡要說明整體結構
4、排練,排練,再排練
在字里行間呈現金字塔
PYRAMID
1、畫腦圖(在大腦中畫圖像,或畫思維導圖)
2、把圖像復制成文字
主編/凱西 王琳
撰稿/張旭
審稿/竟涵
美編/卜媛 李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