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為保護這種珍惜植物免于滅絕,馬來西亞政府展開行動,讓曾經以采摘“萊佛士花”為生的當地居民投入到“護花行動”中,扮演起生態導游的角色。
每日一圖:
奇特的攝影展覽:水下電影拍攝現場(組圖)一名馬來西亞婦女注視著“萊佛士花”
東南亞叢林深處生長著一種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花——“萊佛士花”,能用腐肉般的氣味和迷惑性的顏色引來昆蟲附著。
為保護這種珍惜植物免于滅絕,馬來西亞政府展開行動,讓曾經以采摘“萊佛士花”為生的當地居民投入到“護花行動”中,扮演起生態導游的角色。
“護花計劃”
“我們過去常采摘花蕾賣給商人,采了很多,”法新社9日援引烏魯格羅村婦女隆·卡達克的話報道。
“現在我們不再賣花,因為我們想要旅游者來賞花,這樣獲得的收入更多,”她說,作為當地生態旅游導游之一,她不但會帶游客游覽迷人的蝴蝶谷和瀑布,還會帶他們欣賞這種獨特的花朵。
卡達克說,護花計劃還令當地傳統技能“復活”,“以前只有老人知道花生長的位置,而那時我們從不進入叢林深處。現在年輕人也能走進深林找到它們,并順利返回。”
“現在我們知道這種花的價值,所以不允許人們采摘,我們要保護好這個地方,”她說。
花中“熊貓”
“萊佛士花”僅生長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少數地方。
科學家普遍認為“萊佛士花”共有24種,但其中3種已絕跡。
“萊佛士花”因其稀有而被稱作“植物界的大熊貓”,也因其令人反胃的氣味而被稱為“腐尸花”。
不過,并非所有種類的“萊佛士花”都會發出惡臭,即使發出臭味,也只有在特定時間才能聞到。“萊佛士花”研究專家、馬來西亞國民大學教授阿卜杜勒·拉提夫·穆罕默德說,自己很少聞到那種惡臭味。
“萊佛士花”無莖無葉,是一種寄生植物。它首先在藤類植物上以塊狀物形式出現,大約9個月后長成卷心菜一般的花蕾,綻放后成為一個5瓣大花朵,有些花直徑超過1米。花朵顏色因種類不同而各異,有斑點紅,也有粉色和橙色,但僅綻放幾天就會變黑腐爛。
免于絕跡
穆罕默德說,“護花計劃”改變了這種稀有植物的命運。
“開始研究‘萊佛士花’時,我們吃了一驚,我們對它一無所知,也不知道它們分布在哪兒,只曉得一些土著居民能夠采摘到它們,”他說,“十年前我們推測,如果這種采摘行為持續下去,它遲早會絕跡。”
“護花行動”開展后,“沙巴州‘萊佛士花’的數量的確得到了保護。再也沒有過度采摘行為,而且人們根據祖輩留下的線索,尋找這種花生長的地方,”穆罕默德說。
他同時表示,仍有一些地方在大量采摘“萊佛士花”花蕾,全國應有更多地方納入護花計劃范圍。(于林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