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的發明給人類文化的傳播開辟了極其廣闊的道路,對于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起過極大的作用。為此,印刷術同火藥、指南針一起,被馬克思稱為“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他在《經濟學手稿》中闡述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歷史進程時說:“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畢昇是一介布衣,家境不好,他十二三歲那年,就去杭州一家書坊當學徒工。這家書坊是私人作坊,老板是書商,主要就是刻書、印刷、販賣書籍的。畢昇打小就機靈,特別討人喜歡,再加上他本來就很聰明,很快就取得了老板的信任。畢昇出生于北宋淮南路蘄州蘄水縣,在宋仁宗慶歷年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畢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為中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畢升當學徒工期間,他學會了如何手工印刷書本,掌握了雕版印刷術的基本制作技藝。他發現,雕版印刷術有一個最大的缺點,每次需要印制一本書,制版師傅就需要重新雕一次版。不僅需要制版師傅付出極大的心力和時間,而且一旦制版師傅技術不過關,雕錯一個字,那么整個版就要作廢,重新來過。這種制作工藝使得印刷周期變長,印刷成本大幅增加。公元1041年,畢昇發明出活字印刷術,這被全世界公認為是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推動了印刷術的發展,是印刷史上的一大變革,提升了印刷效率,促進了文化傳播。活字印刷術最先傳到朝鮮,被當地人稱為陶活字,后來又傳到了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以及德國、俄羅斯等歐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