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家譜的修譜過程中,家譜的內容組成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家譜的內容從一本家譜來看,往往組成較為復雜且繁多,主要的內容就有包含了譜名以及譜序、題辭、字輩派行、堂號、郡望、人物傳記、家規家訓等宗親所熟知的內容除此之外,一本家譜中的內容還不光光僅限于此,家譜的內容可以說是一本家譜的中最具宗族文化色彩的,而家譜中所包含的族規、家訓等內容,也是對家族成員的言行舉止作出的規范與要求,有助于培養家族成員樹立正確的三觀世界,而從內容整體來說一本家譜主要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屬于以表譜形式記載家族世系繁衍和重大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等其實除了剛剛上述中講到的譜名、譜序等,還有“譜例、譜論、恩榮錄、遺像、姓氏起源、祠堂、五服圖、世系表、譜系本記、族產、契據文約、墳塋、名跡錄、任宦記、年譜、藝文著述、領譜字號、續后篇、捐資人名”等內容修撰方向。
從一本家譜的重要度來說,最為重要的當屬于姓氏起源以及世系表、字輩表、家訓和家傳等,這也是一本家譜中最為核心且有看點的內容,從理論上來講,家譜中沒有"姓氏起源",不少少了家族的姓氏文化氣息,我們更不能知道自己來源于何處,而在“家傳”中具體分為列傳、內傳和外傳,這邊家譜中關于家傳的內容主要是用來記述族中的偉人英豪事跡,屬于傳記體。家傳旨在以前人事跡樹立后人學習榜樣,從而激勵后人光耀門楣。相傳在古代魏晉時期,家族修譜之風初盛,各姓宗譜與各家族的家譜開始出現。北宋時期,歐陽修開創歐式族譜、蘇洵創建蘇氏族譜。宋代以后,家譜作為選拔官員、門第姻親嫁娶的參考作用逐步喪失。在古代修編家譜中最為有趣的現象應該當屬隨意攀附的問題,在封建時代,許多姓氏為了抬高自己的門第和郡望,習慣于與名人扯上關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卻不知道,其實這影響了血緣的純正和確實性,后人修譜應當謹慎,避開這類非必要內容新增的誤區。
幾個家譜中主要的內容: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來源與變遷,通常每套《家譜》都詳細介紹了自己姓氏源流,從民俗角度來說,這樣才能世世代代承繼,也能將族系根緣流傳千百年。《家譜》有記載姓氏的一章,以敘述家族得姓的來源,或是家族因某種原因改姓的歷史。所以《家譜》中的姓氏源流就變得很重要,它是明辨家族源流證明的文獻。
世系表
世系表通常指的是按照嫡系繼承,依次將各代各輩寫下來,條理清晰,查對方便的一種表的形式,在家譜中的世系表可以清晰的展現出當前家族人物的關系脈絡。“世系表”,簡而言之,就是說明一個家族成員, 如:父子、兄弟間的相互關系,寫清楚祖先后代每一個家族成員名字的圖表。而作為一種表格形式的記錄內容展現,世系表的內容展現形式還分為了“蘇式、寶塔式、歐式和牒記式”這幾種形式。例如在線修譜軟件族譜王在添加家譜新世系的時候就會在流程中讓修譜人選擇世系表來進行世系的添加。
堂號
堂號是一個家族,姓氏的特殊標識,一般來說,在家譜中的堂號多取自于古郡號名,郡是秦、漢時期對行政區域的建置, 郡號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諸侯國名,地方府、州、縣名。隨著姓氏家族的發展壯大,就出現了以各姓氏名門望族發祥地的郡名作為郡號的由來。從家譜文化來說,堂號能顯示姓氏發源的地緣關系。而堂號具有聯系姓氏與宗族關系的意義,也是后代尋根問祖的重要線索之一。而堂號的名稱一般除了取自于古郡名之后還有是為紀念家族始祖或名人而自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