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是一個很重要的「導向標」,可以直接讓我們看到新傳考研目前的整個發展趨勢如何。雖然不同的院校之間會有一些側重點的不同,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上來看,既然考察的內容都是「新聞與傳播學科」,那就必然存在某種「共性」,這樣的相似點就可以最直接地體現出當下學科發展脈絡和人才培養方向——各個院校的老師們究竟對哪類學生特別偏愛,又更看重哪些方面的考察。
之前花總給大家分析了一些頭部院校,包括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等等:
這里的話本班就進一步挖掘「北上廣」三個地區的報考熱門院校。作為我國經濟發展尤為昌盛的重點城市,「北上廣」不僅時常被當代年輕人們規劃進遠大的前程志向中,更是觥籌交錯間舉杯夢碎的地方。媒體資源和實習就業機會的豐富讓眾多高校有了依山傍水的可能,更是發展出一批類似于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新傳學科中的核心大佬。這樣一通分析下來,可以這么說,從北上廣三座城市出發,能夠最大程度地捕捉到當下的學科人才需要和考試方式的變革。不管你的目標院校是什么,抓住了主流的發展方向就等于是抓住了重要的救命稻草和復習備考的邏輯。
不過,真題雖然重要,但從「自主分析」的角度來講,對于目前剛剛接觸新傳學科的弟弟妹妹來說還是為時尚早,主要是因為沒有學科知識基礎,容易看到真題就兩眼發昏覺得自己是個傻子——完全看不明白。所以,使用和分析真題在前期最好是在一些外力的幫助下進行,切勿盲目翻開后導致出現自我貶低行為。
??????? 初試的弟弟妹妹:如果是本文所提到的頭部院校的同學,大家可將這篇推送直接作為你的院校真題分析,為接下來的復習劃出重點;如果是其他尚未作出分析的院校,則希望大家記住新趨勢,代入自己的復習過程中,調整復習規劃。??????? 閱讀姿勢:請務必認真閱讀后收藏本推送,以便日后反復回味品鑒。
分析真題其實就像是設定一個在接下來的復習之后你所要達到的目標一樣,它在以一種「最高標準」對你的學習路程作出規劃和導向。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從真題中了解到當下的各個院校他們更加在乎考生的哪方面素養,更傾向于、倚重于哪一個層次的知識積累,是思想、是洞察力,還是迸發出的對于社會現象的敏感和熱情,亦或者是具有熟練的行業實踐能力。如果我們能從一開始就明白現在的新傳究竟想要怎樣的人才,那么在這場內卷化的競爭中,在發令槍響之前,搶跑領先的,就一定會是我們。
*注:本文分析的所有專碩(MJC)真題均來自2021屆禿頭崽們的回憶版。
·健康傳播的內涵和特征。
·新聞策劃的基本原則。
·體育攝影的特點。·黃遠生的四能說及其現實意義。
·社交網絡對職業新聞生產與傳播的影響。
·結合實例,簡述新聞侵犯隱私權的主要方式。·結合實例,論述體育短視頻在各個新媒體平臺的傳播特點。
·運用新聞傳播學理論,論述大眾傳播對建構共享的方式和意義。·運用宏觀效果理論,結合一個重大事件,簡述其傳播方式。
·算法對新聞業的影響。
·材料里面講的是媒介融合國際傳播以及媒介經營管理之類的東西;問題:如何通過才能達到這個目標。·茍仲文的材料(關于全民健身的材料里面有提到健康中國。結合新聞傳播理論,論述如何對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議題進行宣傳和推廣,以及闡述你要傳播的健康理念。北體其實算不上一個特別典型的院校,因為它有一些內容的考察太過于「細分垂直化」,但也正是因為它的「不典型性」恰恰能夠為我們提供到一個非常明確的內容——即使是細分領域內的考察,也已經充分顯示出社會發展變化對其帶來的影響,更何況是更為綜合類的高校。
從題目設定來看,幾乎都無法逃離「媒介技術發展」「媒體融合」「視覺化傳播轉向」這幾個重要的關鍵詞。無論是社交媒體、算法技術亦或是媒介隱私,這些的核心其實都是移動互聯網絡的發展促使虛擬和現實逐漸融合,社交網絡平臺成為關鍵的信息入口和人際關系交往通道,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延伸拓展將其觸手進一步伸向人類生活與社會結構之中,促使新聞業在遭受其影響而被迫進行融合轉型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思考原有的倫理規范、實踐準則是否仍然適用于當下快速發展的社會。同時,比特的傳播速率和傳播容量增大,使得當下的媒介愈發轉向視覺化呈現,短視頻成為主流的傳播模式,這不僅影響新聞業,更是影響了人類交往的可能形式。
不僅如此,北體的題目除了與社會發展更加貼近之外——這代表著它非常關注當下行業、業界以及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同時也不忘傳統的傳播學、新聞需理論邏輯,依舊會注意到「效果理論」「新聞策劃」這類的基礎知識點。總的來說,北體這所學校雖然并非所謂的新傳頭部院校,但是在主流的城市地區中,仍舊保有其較高的出題水準和與整個社會環境相契合的碰撞。如果對體育新聞有興趣,這所院校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短視頻、解釋性新聞、廣告交易平臺(ADX) 、新聞要素、數據挖掘、邸報、新聞敏感、公民新聞、CPM、創新擴散、擬劇論
·從品牌差異和消費者介入角度,分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有哪幾種?·簡述新媒體時代下沉默的螺旋理論的發展。
·簡述智媒時代的特征。
·簡述算法新聞的內涵和特征。
·簡述搜索引擎營銷的特點。
·簡述斯圖亞特霍爾的受眾觀。
·劉亦菲的《花木蘭》引起熱議,全球化時代,結合傳播學理論,中國如何講好中華傳統文化故事?·材料:北下朱村電商直播帶貨:1、800 字消息;2、挑一個短視頻平臺,做策劃方案,針對此事做個人評論;3、800 字評論。·你是經紀人,給你的歌手發歌做策劃,要寫出不同階段的推廣計劃。民大的題目可以和之前的南大專碩有的一拼,考察的學科很繁雜就算了——包括新聞、傳播、廣告營銷、網絡傳播等等,實務題的考察內容也非常豐富,涉及消息、評論、策劃。這其實也體現出當下新傳專碩考研的一個發展:需要那你會的東西越來越多,考察的方式也越發五花八門。所以請好好珍惜那些到現在都只考新聞與傳播兩門內容的院校吧,比如山大,334的四道論述題真的從題型上就完勝這種復雜多變的題型了。
從題目的考察范圍來看,這也是一所特別關注業界動態和社會變化的學校,而且相比于北體或者是北大新媒體來說,民大的關注面更加廣泛,不僅是傳播的、新聞的變化,它還進一步將視野投注到廣告營銷這種極度受到技術發展影響的行業中。除開那些算法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這些當下主流的媒介支撐對于社會、行業的影響,它也會進一步聊到講好中國故事這樣一些我國當前主要的新聞輿論任務。
從整體上來說,民大代表了一種特別典型的考察邏輯——考的內容很多,關注的視角很全,但是考察的學科內容都不是特別深入——比如傳播學,它考的不深,新聞學,它問得不難,社會熱點前沿,它沒有出其不意——不會像深大直接來一個「你怎么看待整容」——還是比較意料之中的,當下關注什么,它就考察什么。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邏輯。如果你的學校也是像民大這樣什么都考一點的話,那么你也可以適當思考一下這種多樣化的考察方式所要求的,就是任何學科都要會一些,成為全能的新傳考生。·新聞真實、硬新聞、媒介事件、后真相時代、回音壁效應、網絡民族志·媒介融合對新聞行業的影響。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人的媒介素養。
·理想中的智能推薦算法是什么?·新聞與宣傳的區別。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媒介規范理論。
·芝加哥學派對傳播學的貢獻。
·網絡主權是什么,具體包括哪些內容?·使用與滿足是什么,該理論對傳播學的貢獻是什么?結合現在的新媒體環境,說明其局限性。·媒介素養是什么?媒介素養的研究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新媒體時代下受眾應
具備哪些媒介素養?·疫情期間主流媒體和自媒體的表現、傳播特點、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建議。·危機傳播的原則和注意事項有哪些?分別選擇一個成功和失敗的案例進行評
析。
·智能化寫作時代下新聞專業從業者的價值是什么?
·評論:算法困境中的外賣騎手。
·策劃:策劃一個塵肺病的公益傳播方案。總結起來,我發現北京的院校真的都很有代表性!分析它們真的就是不虧!即使是一所看起來在新傳考研屆沒有那么出名的院校,它的題目都能看出是比較有水平的。如果說民大代表著一種「多而泛」的考察邏輯,那么北郵就是專注「傳播學」「網絡傳播學」和「新聞學」的一個很典型的朋友。我這里把北郵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一,它很在乎新媒體環境下,也就是媒介變遷、變革之下作為社會結構中非常重要的新聞業是如何生存和發展的,這種媒介變化對它來說產生了什么影響——所以它會反復地詢問「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生產/媒介素養等發生了什么改變」;二,它很關心社會的整個發展變化——這個與大部分院校和新傳考研目前的主流邏輯是相通的。去年的疫情我們押的幾個考點:危機傳播、健康傳播、主流媒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道、新聞發布會等等考點,北郵就占了兩個,包括它聊到說當下的網絡主權,這也是絕對的從時事出發進行思考的出題方式;三,它很看中基礎知識,有一些院校其實就屬于完全倚重于「社會熱點」「發展新情況」的考察,比如深圳大學,而放棄了學科基礎知識——因為這些知識其實都可以在思考社會問題的時候體現出來。但北郵不是,它就是非得問出口來,問你知不知道新聞與宣傳的區別,問你知不知道芝加哥學派的貢獻——這算是基礎分。如此說來,從基礎+前沿兩個邏輯來組織北郵的出題思路就是再好不過的了。而且這里本班也必須特別認真地告訴各位,以上三個總結的特點,不僅僅是北郵,更是其他諸多院校當下的出題思路。·新聞價值、社論、新聞時評、新聞發言人、健康傳播、建設性新聞、假新聞、集合行為、傳播障礙·新聞采訪按性質分類。
·批評性報道的意義和作用。
·黨性原則。
·災害新聞。·隱性采訪的意義。
·雙重偶然性。
·傳播效果的影響因素。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對于新聞傳播教育的積極影響。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新興媒體的定位,作用和優劣。
·采訪提綱
·新聞評論:材料是浦東新區開發開放 30 周年作為剛剛開設專業碩士點不久的院校,華政還算是完美呈現了四年前的新傳考研景觀——考的更多的是專業基礎,偶爾加上一些社會發展時新的相關內容作為提高。
這邊要給大家劃個重點,作為人文社科的新傳,其實與我們整個國家的宣傳發展是有著特別密切地關系。尤其是作為社會傳播的重要渠道,是社會整合的關鍵核心,新聞這層信息端口必須要把握好、控制好,才能進一步促進我國的政策、方針推進,更好地管理我們的社會輿論,避免因為一些意識形態的問題產生輿論動蕩等等。
所以現在新聞工作遵守的不僅僅是一些新聞實踐的規范,比如真實性、客觀性等等,更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核心,遵守各種「那個男人」(你們要慢慢習慣這個防PB的稱呼)布置下來的新聞工作導向。華政在新聞學/傳播學基礎知識之上(看得出來其實它更加偏向于新聞學的內容)進一步疊加這種導向性的內容,考察的就是學生是否具有這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聞思想觀」,例如黨/性、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等等。
這也給大家之后的復習提個醒,在關注基礎知識、熱點前沿業界動態之外,也要謹遵國/家的指令,加強自己的黨/性培育,加強自己的政治意識。·傳播學經驗學派、擬態環境、偏倚時間媒介、知識溝、遐邇貫珍、導向需求、直播帶貨、軟新聞·論述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
·解釋公益廣告,結合實例說明其功能、價值。
·根據第三屆進博會的相關材料寫一篇不低于 800 字的新聞評論。剛剛還在想怎么還沒有出現一所中規中矩的院校,這所院校它就出現了。上海大學的題目一直都不是像蘇州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一樣的那種就是要把你考倒,要給你考懵;或者是民大、南大這樣就是用超多的題型和學科讓你暈頭轉向;它也不像是華政這種偏重基礎知識,更不像北郵,關注熱點、注重社會關注。它就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平淡的感覺,就是大部分的題目,都絕對是你在復習過程中會關注到的焦點問題。
比如傳播學里面特別吃香的媒介技術學派,里面最吃香的就是媒介即訊息;比如幾大傳播學派里,該復習的就是法蘭克福、文化研究、政治經濟學派;比如前沿熱點里的人工智能技術,從頭講到尾都要去說這種技術對于新聞業、對于社會、對于人類的影響,這些都是從2017年就開始說的老生常談。如果把2021屆這個題目放到2017年去考,我覺得也完全是OK的,這就是上海大學給我的感覺,它很「平淡」。這也是當下院校中的一種典型,它的考題風格不怎么變,考察的內容也不怎么變,考察的東西不深不淺,不上不下;考的內容就是各大機構都能有預測,都能寫上個幾十篇推送的那種東西。所以,考這樣的院校,就非常關注你是怎樣能夠在「平淡」中拔得頭籌,是怎樣能在「平淡」中展開你的思想火花;是怎樣在「平淡」里彰顯你的價值。
因為考題平淡,容易猜,答出來的東西就容易千篇一律,這個以后,要考出高分,就必須「求變」「求新」。·社論、視頻號、用戶運營、非線性編輯、數據新聞、鄒韜奮、《娛樂至死》、智能傳播、信息繭房·為什么說新聞采訪是特殊的調查研究?特殊性是什么?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鴻溝擴大還是減小,給出理由2.結合實際談談對算法新聞的看法?·論述是如何看待虛假消息,什么原因?如何治理?你是否能辨別?如果能辨
別,應該怎么做?·評論:字詞語音修改,人們迅速刷屏,權威部門后續回應考上交的姐妹出來告訴我,今年上交的題目和往年會有點不一樣,出現了一些之前都沒有考察過的內容——不像以前總會反復考察某一個知識點——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情況,畢竟競爭力如此強的新傳專業,老師也不希望自己的考題是能夠被猜到的,所以「反押題」的情況是可以預見的。
但是不管怎么說,上交今年的題目可以和上海大學媲美了,就是很平淡,偶爾有一些讓人出乎意料的部分,比如「財經新聞」。所以如果要說上交這種院校可以代表的典型,就是「平淡中帶有一絲小俏皮」,會用一些小小的變動來挑戰你在考場上敏感的神經——這時候就是不要慌,即使沒學過,也可以運用以往的知識進行邏輯組織。上交和上大的感覺太像了,就是基礎之上來一些意料之中的考題,所有人都能押得到的那種,在上考場之前可能就已經練過兩百遍了——也是那種放在2017年都沒有問題的考察邏輯。
如果你能夠接受上交大高昂的學費,在上大和交大之間,必然選擇交大,這是毋庸置疑的。
這種學校的特點就是,這個專業可能不是它的強勢學科,所以它的變動也不會太大,出題的方式也不會過于跳脫。趁著它還沒有變,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變,姐妹們趕緊沖,不然就會像復旦一樣,突然遭遇天變。·請結合具體案例,談談“講好中國故事”的主要阻礙和實施路徑·自我中心網絡、去中心化、聚類分析、邸報、文人論政 、議程設置 、文化工業·議程設置的第三層是什么,與第一層第二層有什么區別?·《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的創刊和傳播在我國媒介史上有何重要意義。·簡述從“信息是權力”到“信息是權利”在我國出現和變遷的各個階段,并解釋你對這兩種觀點的看法。·經典大眾傳播理論視角下對于“媒介”的解釋,結合數字媒介的發展,談談“媒介”的演變。·選擇一個你熟悉的大眾傳播效果理論,簡述其在新媒體語境下的發展與變化。·材料:美點網被范冰冰起訴。文章《震驚!范冰冰懷孕3個月,其父是xxx》2. 網絡平臺和個人如何避免侵犯他人名譽權和如何抗辯。·以財經新聞為例,談談對“新聞工作者要面對那些泛新聞人員,比如公共公司,政府宣傳員…”這句話的理解。·《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的創刊和傳播在我國媒介史上有何重要意義。·簡述從“信息是權力”到“信息是權利”在我國出現和變遷的各個階段,并解釋你對這兩種觀點的看法。·經典大眾傳播理論視角下對于“媒介”的解釋,結合數字媒介的發展,談談“媒介”的演變。·社會整合是大眾傳媒的基本社會功能之一,請結合具體案例談一談大眾媒介社會整合功能的表現。·《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的創刊和傳播在我國媒介史上有何重要意義?·簡述從“信息是權力”到“信息是權利”在我國出現和變遷的各個階段,并解釋你對這兩種觀點的看法。·經典大眾傳播理論視角下對于“媒介”的解釋,結合數字媒介的發展,談談“媒介”的演變。·材料:美點網被范冰冰起訴。文章《震驚!范冰冰懷孕3個月,其父是xxx》2. 網絡平臺和個人如何避免侵犯他人名譽權和如何抗辯。中山大學的考題還是比較典型的,因為它分方向!對于不同的方向來說有它自己的想法和邏輯。而且它的考題非常精準,公共題很符合現在整個業界關注焦點(反轉新聞)和國家層面上對于新聞工作的指導(講好中國故事),這些都是「新發生」的一些東西,這是考察考生的業界敏感度和對于提綱挈領式的上層指示是否有所關注;另一方面的話,從專業性的角度來說,不同的方向有著各自不同的考題,既符合這個方向的一些必備的專業需求,比如說大數據就需要數據基礎、統計基礎和新傳的結合;財經就需要一些金融知識和新傳的結合;這樣一種跨學科式的思維正好非常恰當地體現在試卷中。
因此,如果有需要報考中山大學的朋友,一定要從不同的方向角度有針對性地去學習相應的跨學科知識——這可能也是未來新傳容納更多學科可能性之后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中山大學已經走在新傳研究的前列了,未來的新傳必然是跨學科的重要十字路口。除此之外,它的考題設置也是屬于那種一眼看上去你好像知道是什么但是深入起來追究有需要你有比較強的知識積累,比如它會考察「理解某一句話」這種考法,其實就已經是比較有難度的了,因為需要你自己去破題、去思考,然后展示你的觀點——很多人是學到最后都沒有辦法擁有一個獨立的自由思想的,這一點很寶貴。
說了這么多,分析了這么多院校,其實總結起來是這么一個規律,萬變不離其宗的「基礎知識+業界新變+社會情況關注」組成了新傳非常重要的的主流出題邏輯。同時,題目的難度從北上廣如此卷而又卷的地區來說,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超綱」,反而是發現了很多「平淡」的院校。這也提醒我們,別把新傳看作是洪水猛獸,它只不過是報考的人數多了一些,導致在各種題目上的發揮水準要求就高了一些。所以,想要在這場「卷王之王」的終極挑戰中勝出,或許你就需要一個還不錯的幫手!如果覺得禿頭所還不錯的話,不如了解一下我們的全程(保姆)班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