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墨
陳丹青曾說過:“沒必要讓所有人知道真實的你,或者是你沒必要不停地向人解釋其實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因為這是無效的。”
每一個人活著,都不是為了別人活著,那就沒有必要讓別人徹底了解自己,或者,讓別人認可自己。
更有些人,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跟別人去訴說、去解釋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其實,這又何必呢?自己活著,根本就與別人無關,這種做法就是無用功,并且還會讓自己丟失了自信。
無論是誰,都要知道,人活著,有點高度才好,正如:“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并不影響它的聳立;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并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她孕育萬物。”
我們活得怎么樣,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沒有必要讓別人給貼上標簽,自信的人生,從來都是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至于別人喜歡不喜歡,那是別人的事,我們沒有辦法去左右別人的思想,更不要去試圖改變別人的想法和說辭。
榮格說:“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既然如此,那么,就不要費勁去解釋自己,不要去苛求別人改變對你的看法,只要做好自己,把自己應該做的事做好,問心無愧,坦坦蕩蕩活著,不虧欠別人就行了。
或許,當你受傷了,只能自己默默承認。恰如:“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會。它永遠一成不變,如無風夜晚的雪花靜靜地沉積在心里。”
人生冷暖自知,當人生失意的時候,要喝最烈的酒,麻醉自己;得意的時候,要喝甘冽醇香的就,讓自己沉醉,喝過方知酒濃,品人才知人心。
人生就要看淡世事無常,經歷風雨,內心安然無恙,擯棄雜念,不如意的時候,自己默默承受,你要知道,別人不會與你感同身受。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誰都挺忙的,沒人顧及你的悲喜。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道:“大多數時候,我們那些驚天動地的傷痛,在別人眼里,不過是隨手拂過的塵埃,或許成年人的孤獨,就是悲喜自渡。”
人和人之間,似乎是,不關自己的事都會高高掛起,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當你想要傾心去向人解釋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無人可訴,即使有人聽,也是敷衍,解釋也就成了一堆廢話。
因為有些事,相信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相信你的人,解釋也沒用。在任何一段關系里,你若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也是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結局定會令你失望。
人要知趣才好,有些話,懂你的人,不說也懂,有些話,對于毫不相干的人,不說也罷。
人生之中,誰都有不能言說的痛苦和悲哀,淤積在自己內心,不吐不快,有時候,卻只能藏在心底。
當自己痛苦了,就學會一個人自愈,不知不覺就能夠讓自己堅強起來,即便是被人誤解,也不要急著辯解,你要相信,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人生中很多事情,根本就不需要解釋,只要問心無愧,就不要去理會別人的看法。
莫言說:“記住,永遠不要試圖去改變任何人,包括你的兒女、伴侶、兄弟姐妹、父母……往往你越為別人好,別人越討厭你,很多東西是娘胎里自帶的,非常頑固,偏執到骨髓。”
遇事自己解決,不要解釋,解釋多了,越抹越黑,不解釋,不計較,功過自有公論,因為無需人人理解你,你也不需要讓別人都認清你。
人生之中,若總是解釋不挺,那么自己也活的也太卑微了,若患得患失,唯唯諾諾,活得如驚弓之鳥,如履薄冰,那還讓自己怎么去做事?
人生苦短,不要丟失了自己的個性,自己就是自己,接納自己無需別人認可,做最好的自己,只讓自己去經受了歲月滄桑的洗禮與恩澤。
楊絳先生說過:“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所以,人生中有些悲哀,無需跟別人說,藏在心里,悲喜自渡,即便孤獨,也是一個人的狂歡,活得不卑不亢,這樣的人生才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