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說,為何現在年輕人選擇提前還貸了呢?
首先是目前房價普漲的情況不存在了。2022年一季度,全國平均房價為9552元。與2021年全年的10141元相比,下滑5.8%。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住房貸款僅為605億元,過去這是頭部房企兩三天的銷量,同比少增4022億元。這是今年房貸的第二次負增長,也是歷史上第二次負增長,上一次是今年2月份。數據背后說明,現在的房價已沒法和十幾二十年前相比,之前是一線城市暴漲,新一線和省會城市隔幾年就會翻倍,但現在房子一線核心位置依舊有價值,但絕大多數人買不起,三四線城市倒是便宜了,又有多少人敢去買?現在樓市的漲價預期被打掉了,這樣買房的人就少了,而一些投資者得不到滿足,也不會輕易出手。這時候,之前買房的人就開始權衡貸款成本,提前還貸了。
其次是今年金融市場風險較大。今年股市大幅波動,讓很多投資者損失慘重,虧損20%是正常比例,虧損50%也并不少見。就連一向保本的銀行理財都開始虧損了,想存銀行,而前段時間銀行又下調了存款利率,收益率想超過4%都難,而銀行的房貸利率大部分都超過5%,既然如此,何不把手里的錢拿來還房貸呢?少付銀行利息,相當于賺了。
基于以上兩個短期現實情況,提前還房貸也是對的。但如果你也有閑錢還在觀望,或者無法提前還款的,也不要覺得自己吃虧了。剛才說的2點,都是基于當前處于經濟周期底部,大家出現恐慌情緒和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導致的,但疫情終要遠去,經濟也會恢復常態。
房貸,目前可以貸30年,這是普通人可以借到最長時間的大額低息貸款。試想一下,30年前你買一套房,那時月供1000元都可能壓力巨大,但現在呢?1000元在一線城市的市中心,就是和朋友吃幾頓飯的錢。30年變化是:你的收入增長了不少,但錢也極大貶值了。看日常表面上,通脹率CPI,過去十年平均在3%-4%,但由于沒有把房產等資產價格納入統計,參考價值不大,更能反映真實的通脹算法是:通脹率 = M2增長率 - GDP增長率,所謂M2可以通俗理解為央行的印鈔速度。最終這個數值在6%-7%左右。這就意味著,現在每月還款1萬元,10年之后你每月實際還款金額,相當于現在的4800元了,30年后,相當于現在的1000元左右。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一些人認為通貨膨脹下,未來還款壓力會越來越小的原因所在。
但也有一些網友說,未來錢會貶值,但房產未必會升值,甚至現在房產已經開始貶值了。這是需要考慮的是,當票子和房子都要貶值的情況下,哪個貶值更多?是票子,因為錢不夠了,可以隨時印,房子不夠了不能印嗎?土地不夠了也不能印。明白了這些,就能理解前面說的,現在沒提前還款的人,也不會吃虧。尤其是,一些人買房如果用的是公積金貸款,大部分城市的利率都是3.25%,從長期看,這一投資更值錢。
因此,面對短期的不確定性,同時手里又有一些閑錢,選擇提前還房貸,或者還部分房貸是可以的。但也要注意這個前提是,當等額本息還款的周期,沒有超過還款年限的1/3,等額本金的還款周期沒有超過還款年限的1/2,這樣對你更有利。如果從30年的長周期來看,當下的經濟寒冬是暫時的,保持充足現金流,等待黎明的到來再做選擇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