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人由于活動量少,營養不平衡,因此患高脂血癥者逐年增加。血脂乃血漿或血清中脂類的統稱,包括許多脂溶性物質,其主要成分為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離脂肪酸等。血中脂類含量超過正常值稱為高脂血癥。由于血漿脂質為脂溶性,在血液中須與蛋白質結合,成為水溶性復合物才能運轉到全身,它與動脈粥樣性硬化、糖尿病、脂肪肝、腎病等關系十分密切,尤其在心腦血管病的發病中有重要地位,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高脂血癥與肥胖有關,《靈樞·逆順肥瘦》云:“廣肩、廣腋、廣項、多脂、厚皮”,即指肥胖者,多由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好坐好靜,七情勞傷等因素所致。病機為素體脾氣不足,運化功能失常,易致濕濁內生,化為痰濁阻遏經絡;情志影響使肝氣郁結,肝陽上亢,木旺克土,脾胃受損,運化失司,濕濁化痰蘊熱,使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輸布而致。另外嗜食肥甘、醇酒乳酪也會使濕從內生。本病屬于濁阻、痰濕、肥胖、濕熱等范疇。辨證以脾、腎、肝、心為主,有虛有實。以虛證或本虛標實多見,實證少見,主要見于青年人。治療以健脾理濕為主要原則,以補通并用為主。
脾胃濕熱型 癥見腹部痞滿,納呆嘔惡,肢體困倦,眼瞼有黃色斑,尿黃,舌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方用朱良春的降脂減肥湯(制蒼術、黃芪、草決明、丹參、澤瀉、冬瓜皮、生山楂、仙靈脾、生薏仁、干荷葉、枳殼)加茯苓、絞股藍、苦蕎米治之。
脾虛痰濁型 癥見腹脹納呆,咳嗽有痰,肢體困倦,浮腫尿少,大便偏溏,舌苔白膩,舌體胖,脈滑。治宜健脾祛痰。方用二陳平胃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蒼術、厚樸)加山楂、麥芽、紅曲、膽星、杏仁治之。
胃熱腑實型 癥見形胖體實,大便秘結,消谷善饑,喜食厚味,口渴欲飲,舌苔黃厚膩、脈弦有力。治宜清胃通腑。方用謝海洲的健胃消脂方(荷葉、黃芩、皂角子、澤瀉、炙甘草)加大黃、枳實、黃芩、山梔、草決明治之。
肝郁化火型 癥見煩躁易怒,面紅目赤,頭痛頭暈,口干咽燥,尿黃便干,舌苔黃膩,脈弦。治宜清肝瀉火。方用龍膽瀉肝湯(龍膽草、山梔、黃芩、生地、澤瀉、木通、車前草、柴胡、當歸)加虎杖、茵陳治之。
脾腎兩虛型 癥見體倦乏力,腰酸腿軟,腹脹納呆,耳鳴眼花,月經失調,尿少浮腫,舌質紅苔薄白,脈沉細。治宜健脾補腎。方用劉茂甫的益壽強身飲(菟絲子、枸杞子、生山楂、何首烏、丹參、合歡皮、覆盆子、五味子、紅花)加桑寄生、女貞子、仙靈脾、茯苓、白術)治之。
氣滯血瘀型 癥見胸悶憋氣、酸痛,痛有定處,動則加劇,舌質暗有瘀斑苔薄,脈弦細而澀。治宜活血理氣。方用血府逐瘀湯(當歸、生地、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柴胡、枳殼、牛膝、桔梗、甘草)加郁金、三七、丹參、生蒲黃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