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25歲的小葉在西藏露營。她開心地燉了一鍋牛肉來犒勞自駕游了4個月的自己,結果牛肉的味道實在太香,除了讓她自己如癡如醉,也讓野熊很興奮。當晚,野熊光顧了她的營地3次,高壓鍋被咬爛,許多東西都被叼走,最主要的是帳篷被毀了,她只能回到車上渡過夜晚。
心是真大啊!也不了解一下當地有什么動物,自己一個人就敢露營,還會燉牛肉這種味道大的食物。所幸是沒有受傷,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運氣這么好,遇到這么一只吃貨熊,只顧著吃,沒在意小葉。
被熊襲擊是十分致命的,盡管被熊襲擊的幾率很小。
作為參考,根據2011年發表的《野生動物管理雜志》上的研究,在1900年至2009年期間,美國和加拿大加起來都僅有約63人被非圈養黑熊殺死。沒用我國的數據舉例是因為找不到什么靠譜的來源。
敢于探索荒野意味著要應對包括熊在內的動物探訪的可能性。那么我們面對熊的時候,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中國野外目前只有三種熊,分別是棕熊、亞洲黑熊、馬來熊。當談到熊襲擊時,知道如何區分這三種熊可能會挽救您的生命,因為不同熊對相同的人類行為的反應不同。
一般來說,按體型排:棕熊>黑熊>馬來熊,黑熊的耳朵通常比棕熊大。棕熊的面部輪廓比黑熊更凹,且棕熊的背上有一個類似駝峰的隆起。注意雖然它們名字是按顏色區分,但黑熊的顏色可能是棕色的,而棕熊的顏色可能接近黑色。
亞洲黑熊
馬來熊的話,就不怎么需要擔心,它體型在1-1.5米左右,是最小的熊,同時也非常膽小,基本不可能靠近人類。
馬來熊
亞洲黑熊分布在我國的東北、華中、華南、西南和臺灣等地,算是比較廣。棕熊主要分布在新疆、青藏高原和東北山林地區。知道它們的分布地點,也有利于分辨它們。
棕熊
黑熊攻擊人類的情況非常罕見。這通常只會在黑熊生病或感覺被逼入絕境時才會發生。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必須使用任何可用的工具進行反擊,瞄準黑熊的眼睛和鼻子。因為黑熊膽子非常小,你一反擊,它就慫了。
棕熊才是真正的硬茬,關于它的應對方式,下面展開講。
如果不小心被熊碰上了,自保的要點是讓熊認為你不會構成威脅。
根據國家公園管理局的建議,你應該保持不動,并在頭頂上方緩慢揮動雙臂。保持冷靜并用低聲說話。千萬不要試圖模仿熊的咆哮,也要避免發出任何高音調的聲音。我們的本能可能是轉身逃跑,但這實際上是面對熊時最糟糕的做法之一。因為熊有追逐奔跑動物的捕食本能,本來熊可能對你不感興趣,你一跑,它就來勁了。爬樹也是沒用的,熊爬得可比你好多了。
這個時候真正應該做的是:面對熊,慢慢地向側面移動。為什么不后退呢?因為后退查看不了情況,一不小心被絆倒就完犢子了。背好旅行包也可能會在熊襲擊時為你提供一些保護。
大部分野生動物都會通過“虛張聲勢”讓自己看起來更強大,熊也不例外。它可能會抬起頭并將耳朵指向上方以讓自己顯得更大。之后熊可能會用它的前爪撲向你,但在真正攻擊你之前,熊一定會先轉向一邊或停下來再次查看情況。之后,它才會采取后續動作,可能是攻擊也可能是離開。
而此時的你一定不要逃走。站穩腳跟,用平靜的聲音和熊說話,在頭頂揮動你的手臂,讓自己看起來更大,幫助熊了解你是人類。如果熊停下或撤退,請慢慢遠離熊,同時確保您仍然可以看到動物,直到它移開或到達安全地點。
如果你被棕熊熊襲擊,最好的選擇還真就是裝死。
一般來說,棕熊攻擊人類只是為了保護他們的食物、幼崽或空間,因此與棕熊進行反擊通常只會加劇攻擊,而裝死可能會讓棕熊相信你不再是威脅,只是可能。
裝死時,趴在地上,用手臂捂住頭,用地面保護臉和胃。雙腿分開,讓熊更難移動。這個時候,熊很可能會試圖把你翻過來或擺弄你的身體。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你要確保身體的正面一定要在地面上。
避免在野外遇到熊的最好方法之一是正確存放食物和垃圾。熊有很強的嗅覺,大部分熊襲擊事件,都是被食物的氣味吸引過來的。將所有食物放在防臭的容器中,沒有的話,放在車上或者盡量蓋住也行。
而且這些食物應該遠離你的帳篷,并放在帳篷的相反風向的位置。這樣做可以避免食物或垃圾的味道吹到你的帳篷。你肯定不希望當熊來調查味道來源的時候,路過你的帳篷吧?
最后是盡量結伴外出,遇到情況也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