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縱連橫
戰國時期,秦、齊、楚、韓、燕、趙、魏七國群雄并起。秦國日益強大,欲吞并其他六國。洛陽偃師人蘇秦分別到南北六國勸說諸侯聯合抗秦,歷史上把這種勸說六國聯合抗秦的做法稱為“合縱”。秦國的大夫張儀為實現秦國統一的大業,勸說六國諸侯隨從強秦去進攻弱國,歷史上把張儀勸說六國諸侯隨秦的做法稱為“連橫”。最后蘇秦的“合縱”失敗,張儀的“連橫”成功,秦王朝統一中國成語“合縱連橫”原是戰國七雄爭霸的策略,后也泛指縱橫捭闔的手段,形容各種力量結成同盟。
【原文】
《戰國策·秦策一》:“合縱連橫,兵革不藏。……張儀為秦連橫”。《戰國策·秦策三》“天下之士合從相聚于趙,而欲攻秦。”
前倨后恭(前倨后卑)
起先傲慢,后來恭敬。指前后態度截然不同。亦作“前倨后卑”。蘇秦,洛陽偃師人,他說秦失敗后回到故里洛陽,遭到家人冷遇,他的妻子不下織機,嫂嫂也不去為他做飯,他的父母也不搭理他。蘇秦發憤苦讀,終于身佩六國相印。隨后他又回到家中,嫂嫂對他非常熱情。他譏笑家嫂態度變化,就問他嫂嫂為何前后態度變化待我不一,即“嫂何前倨而后恭也?”他的嫂嫂跪在地上,不敢抬頭回答說:“看到兄弟您現在有權有勢錢多啊。”由此引出成語“前倨后恭”或“前倨后卑”。
【原文】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史記·蘇秦列傳》:“蘇秦之昆弟妻嫂側目不敢仰視,俯伏侍取食。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地蒲服,以面珍地而謝曰:'見季子位高金多也’”。
五體投地
雙膝、雙肘及頭頂著地。原是古印度最隆重的禮節,佛教亦沿用。后表示極為崇敬、欽佩。唐玄奘,姓陳,名韋,法名玄奘,洛陽偃師人,俗稱唐僧,是我國唐代著名高僧、佛學家和翻譯家。《大唐西域記》是他從長安到印度取經歸來后的著作,共十二卷。其中記載印度佛教禮儀為“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于膝踞地;八、王輪俱屈;九、五體投地。”成語“五體投地”形容對人或行為極為佩服、崇拜,也用于貶義,指人喪失氣節。
【原文】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于膝踞地;八、王輪俱屈;九、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