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
注:和:思想、主張一致。,同:表面形式上一致。
簡釋君子思想、主張一致,但表面形式卻常有矛盾斗爭;小人表面形式上一致,思想、主張卻不一致。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衛靈公》
注:諸:“之于”的合音合義。
簡釋 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別人。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論語·子路》
注:泰:處境好,心情舒暢。
簡釋 君子處境好,心情舒暢,但不會驕氣凌人;小人驕氣凌人,只會引起眾人怨恨,處境尷尬,增加煩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為政》
注:周:團結。 比:勾結。
簡釋 君子團結但不相互勾結,小人相互勾結但不團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論語·為政》
簡釋 人不講信用,不知他能成功什么事情。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論語·公冶長》
注:加:欺侮。諸:“之于”的合音、合義。
簡釋 這是孔子的弟子子貢的話,意思是:我不要別人款侮我,我也不想欺侮別人。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論語·季氏》
注:諒:信義,誠實。"便辟:諂媚奉承。便,能說會道。辟,同“僻”,邪僻。 善柔:栗媚。當面討好,取容于人。便佞(nīng濘):夸夸其談。
簡釋的友三種,害的朋友三種。的人交友,同信實的人交友,同見識廣博的人交友,會受到益處的。同好阿諛奉迎的人交友,同當面恭維背后毀謗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談的人交友,會受到損害的。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簡釋 與朋友交往,說話要誠實守信。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
簡釋有人問孔子:“用恩德來報答別人對自己的怨恨,這樣做怎樣?"孔子反問道:那又用什么去報答別人給你的恩德呢?”接著講了這句話,意思是:用公平正直來回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
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論語·子張》
注:容:包容,團結。矜(jīn今):憐憫。
簡釋尊敬賢人但又能團結普通人,贊美能人但又能同情低能的人。
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
--《禮記·表記》
注:惠:給予思惠。
簡釋 只是在口頭上許給別人以恩惠,可是不給人以實際好處,怨恨和災禍就會臨頭。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注:禮:本指周代婦隸主階級的政治制度和禮節儀式。
今天引用時,常當作禮節講。 尚:崇尚。
簡釋 禮節重視往來。有往無來,不合乎禮節;有來天往,也不合乎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