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之間的情感交流】
友誼,乃是人與人之間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礎上的友好關系,是通過交往來實現的。人們生活在社會集體中,人們之間總是要發生一定聯系的,其中也必定包括著與異性發生交往關系。在友誼和愛情問題上,與交往的情感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認為,交往同友誼不是一回事,友誼與愛情更不能相提并論。在這里,愛情的涵義比我們一般所理解的遠遠來得廣泛。男女之愛通過交往傳遞情感只是人類愛河中的一小部分,而同齡男女之愛的范圍則更小。交往是友誼的前提,友誼是愛情的必要條件。愛情是性愛的基礎,而性愛則是愛情的最高形式,也是情感交流的最高形式。所以男女之間的交往發展歷史經歷了一般交往→友誼→愛情→性愛這樣一些階段。在各個階段中情感交流的數量、質量和容量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學習、工作上的關系,異性之間相互接觸,發生聯系、對話、交流情感的機會較多,有時在一起散步,看電影,游玩;如果有人把男女青年的這種交往、友誼視為愛情、性愛,那我們只能說他太淺薄了。我們說,邂邇相遇,互有幫助,留下姓名,這是一種交往。平時在一起工作聯系較多,互有好感,這是一種友誼,彼此興趣相仿,講話比較投機,一方傾慕或熱愛對方,這才是愛情。以上關系無論何種都是通過情感傳遞來實現的,這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這種關系發生在同性之間,人們并無非議,如果發生在異性之間,便神經過敏,靈感思維便來了,而且這時想象力特別豐富,象魯迅先生所說:“見一封信,疑心是情書了,聞一聲笑,以為是懷春了,只要男人來訪就是情夫,為什么上公園呢,總該是赴幽會。”這種落后的封建觀念,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理應拋棄,并且多學一點交往的基本知識,有了理論作為基礎,許多在旁人看來是愛情的交往,可以回復到同志間的友誼水平上。難怪乎北島在一首詩中說“人啊,理解我吧”,實際上,這是一代人的呼聲!因此,異性間的友誼無疑是存在的,它是愛情的第一步。例如柴可夫斯基和梅夫人終身保持著真摯的友誼,對此,這位偉大的作曲家深有感觸地說:“不是血肉的聯系,而是情感和精神相通。使一個人有權利去援助另一個人。”他的意思是說交往中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終身和梅夫人通信聯系,傾吐自己的喜、怒、哀、樂。因此,在交往中只有無私給予別人自己的情感,才有無私的愛,才有深切的情,才有友誼,才有愛情,而決不能斤斤計較,只愿索取不愿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