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年高血壓病?
血壓是血液在血管里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由于心臟不停地收縮和舒張,收縮時血液大量流出,壓力較高,叫做收縮壓或高壓,舒張時壓力較低,叫做舒張壓或低壓。高血壓是指動脈血壓高于正常,即在安靜狀態下,血壓持續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上者,就是高血壓病。正常人的收縮壓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40歲以下一般不超過140毫米汞柱,以后隨年齡每增長10歲可增高10毫米汞柱。舒張壓持續超過90毫米汞柱,不論收縮壓如何,都應診斷為高血壓,因此判定高血壓是以舒張壓的變化為重要依據的。
老年人高血壓有兩類,一類繼發于其他疾病,如某些腎病、內分泌腺的異常等,叫做繼發性高血壓,一類多見于中老年人,原因不明,一般認為與遺傳、環境、精神、職業、肥胖、飲食和吸煙等因素有關,這類高血壓稱為原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病的發病率40歲以下低于5%,40~49歲為
8.6%,50~59歲可達11.4%,60~69歲為17.2%,70~79歲高達40%,表明隨年齡的增長高血壓的發病率不斷增加。
高血壓病的發病機制目前還不十分清楚,可能主要是高級神經中樞在內外發病因素的作用下發生功能失調,從而失去對皮質下血管舒張收縮中樞的正常調節,血管收縮的神經沖動占了優勢,使全身細小動脈痙攣,周圍阻力增大而血壓升高,此外,腎臟、內分泌系統等也參與了高血壓的發病過程。
高血壓病的早期癥狀主要有頭暈、頭痛、視力障礙、肢體麻木、耳鳴、無力、惡心、嘔吐等,后期可引起心、腦、腎的器質性損傷。
對高血壓病的治療,目前多采用降壓藥物,如常用的復方降壓片、降壓靈、地巴唑等,同時配合使用鎮靜劑、針刺、中草藥及理療體療等。
預防高血壓病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散步、氣功、太極拳等);減輕精神緊張,防止暴怒激動,保持心情舒暢;適當控制腦力過度疲勞,保證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改變不良嗜好(如戒煙戒酒);控制飲食,用低鹽、低脂肪、低熱量飲食;防止肥胖等是當前大家公認的防治高血壓病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