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便秘從辨證而論,有血虛、熱結、氣虛、寒積等。
老人脾腎陽虛,不能蒸氣化津,以致水氣凝結,蓄而為患。津液不布,不能濡潤大腸,成為水聚津凝的大便秘結之證,頗能迷惑診斷,使醫誤作燥治,而貽害無窮。水蓄津液不布的大便秘結,往往伴有口中干渴,但飲又不多,心悸,頭暈,氣短,胸中發悶,或見輕度浮腫,小便短澀不利,面色青黯,脈見沉弦,舌苔水滑,此證水病似燥,全由津液不布所致。治以桂枝、茯苓、豬苓、白術、澤瀉(《傷寒論》五苓散方)。服藥后,俟其小便通利,津液以行,陽氣以布,則大便自下。此證千萬不要誤作燥熱便秘而投滋膩陰柔藥物,服后則助陰削陽,使水氣無制,往往腹脹肢腫,飲食不下,喘滿而死,不可不慎。
關于“寒秘”,一般分為虛實兩類。寒實之秘,為大家所熟悉,證以脈弦緊有力,腹痛脹滿,喜熱飲,惡風寒為特點,治方可用干姜、附子、肉桂、厚樸、甘草、大黃。虛寒便秘,其脈多沉弦無力,神氣不足,畏寒喜熱,一般不見腹中疼痛。治療:內服半硫丸。外用握藥法:以巴豆仁、干姜、高良姜、韭子、硫黃、甘遂、白檳榔各1.5g,研極細末和勻,用米湯調分成二丸,先以花椒湯洗雙手,然后用麻油涂手心握藥,俟大便得下,則以冷水洗手去藥。
氣秘之證,于老人也不少見,尤其是冬春之時。由于咳嗽多痰,或者痰喘,日久則氣逆于上,津液化為濁痰,致使腎不納氣,形成上實下虛,氣津不能下達,腎陽不能溫化,導致大便秘而不通。《醫宗金鑒》稱此為“氣秘”,《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則稱為“風秘”,察其義似可以互通。治用:南蘇子、橘皮、肉桂、厚樸、當歸、沉香、半夏、前胡、甘草。若此證不見咳痰,只是胸膈滿悶,飲食下行不快,或見嘔逆、噫氣與呃逆等證,大便又秘結難通的,也是氣秘之證,可用人參、烏藥、檳榔、沉香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