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2-15來 源:中國紀檢監察報閱
這段時間,關于公務員的薪酬、福利是個熱點話題。最近,一項調研“曝光”了北京80后公務員的真實心態:雖有“離職”的抱怨,但職業認同感高;生存壓力雖大,但發展是更大追求;九成年輕公務員渴望投身改革。
以往,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公務員的福利好、工作清閑、壓力小。但現在,這一印象不再像以前那么確定了。這一方面折射出隨著政治生態的凈化,人們對公務員職業的認識也越來越客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公務員對其自身的定位有了新的認識。這次調查就顯示,剛剛入職的公務員對工作的認同度不如工作了一段時間的人,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工作的認識不斷深入,認同度也隨之提升。
實際上,公務員的生存發展狀況是復雜的、多元的,80后公務員群體呈現“兩高兩低”——學歷高職級低、社會地位高收入滿意度低,是這項調研課題的主要結論之一。對看似矛盾的狀態,該怎么看,又該怎么做,其實是年輕公務員必須答好的一道考題。
一方面,公務員也食人間煙火,也有自己的物質需求,在收入普遍偏低、經濟壓力不小的情況下,渴望提高工資收入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公務員還得公字為先,在崗就要盡力,有責就要擔當,不能讓個人利益成為職業生涯的指揮棒。如果囿于私利,“滋潤”就干事,清苦就不為,這與“千里來做官,為了吃和穿”的錯誤價值觀,其實如出一轍。
從這次調研看,年輕公務員有利益訴求,但普遍淡然對待“福利”,而是希望獲得更多的培訓和教育機會,有強烈的主動創新意愿,對深化改革更是保持著可貴的熱情。這說明,很多年輕公務員還是有抱負有情懷的,他們并未守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而固步自封,而是對未來有更多期許、對職業發展有更多展望。這些進取的意識、參與的熱情、職業的規劃,跳出了短期的視野、功利的考量,反映了一種長遠心態,令人欣慰。
一位基層公務員曾經感嘆:做公務員,情懷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情懷卻是萬萬不能的。“情懷”說到底,就是要有信仰,要有精神,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不自甘沉淪,也不隨波逐流,而是心懷責任和追求,坦坦蕩蕩地走好公務員之路。很多年輕公務員上班后才深切體會到,“公家飯”不那么容易吃,但這份工作對社會有貢獻、有價值。眼光放遠一些,做事實在一些,公務員的人生價值自然會得到應有的證明與體現。(顧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