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歷經了一般生活中不會遭遇的危機狀況,我們均會產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見的「正常」反應,有些人會變為冷漠、麻木,對環境與他人少有反應;有些人則會產生許多的情緒反應;還有些人會出現不舒服的身體癥狀。這些情緒反應與身體癥狀包括:
情緒反應
身體癥狀
·害怕
·無助感
·憤怒
·重復回憶
·希望
>>>點擊這里查看詳細信息疲倦
發抖或抽筋
失眠
呼吸困難
作惡夢
喉嚨及胸部感覺梗塞
心神不寧
惡心
記憶力減退
肌肉疼痛(包括頭、頸、背痛)
注意力不集中
子宮痙攣
暈眩、頭昏眼花
月經失調
心跳突然加快
反胃、拉肚子
·紓解情緒與緩和身體癥狀的方法
·不要隱藏感覺,試著把情緒說出來,并且讓家人與孩子一同分擔悲痛
·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或忌諱,而逃避和別人談論的機會,要讓別人有機會了解自己
·不要勉強自己去遺忘,傷痛會停留一段時間,是正常的現象
·別忘記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經歷和感受,試著與他們談談
·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與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親友及相關單位表達
·在傷痛及傷害過去之后,要盡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復正常
·工作及開車要特別小心,因為在重大的壓力下,意外(如車禍)更容易發生[
查看詳細信息]
·兒童與青少年的身心反應
1.所有年齡層兒童與青少年的共同反應:
·害怕將來的災難
·對上學失去興趣
·行為退化
·睡眠失調和畏懼夜晚
·害怕與災難有關的自然現象
2.不同年齡層兒童與青少年的典型反應:
學齡前(1-5歲)
學齡兒童(5-10歲)
青春期前(11-14歲)
青春期(14-18歲)[
查看詳細信息]
·重大創傷后壓力癥候群
重大創傷后壓力癥候群包括:
1.災難的再次經驗:指創傷事件不斷地被一再經歷,例如:·災難痛苦的回憶反復地侵入,包括影像、想法、或知覺到的事物;·事件反復痛苦地在夢中出現
2. 逃避反應:指持續逃避和此次災害有關的刺激或情境,例如:·努力逃避與創傷有關的思想、感覺或談話;·努力逃避會勾起創傷回憶的活動、地方或人們;·在回憶災害的重要部分時有困難
3. 高度的警覺性:指個體對環境的反應持續的處在高度警戒的狀態,例如:·難以入睡或保持睡眠·易怒或爆發憤怒·注意力集中困難·過度警覺·過度的驚嚇反應[
查看詳細信息]
·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學生在經歷過這次災變之后,普遍出現的身心癥狀包括焦慮、恐慌、畏懼夜晚、不明原因的生理問題、不愛上學、上課不易專心、情緒及行為的反應不穩定且容易失控等,因此,許多學生在這段期間會有有暫時性的成績下降的現象。這時,做為教師的您,應該能了解面臨災變的這些正常反應,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若能利用每周固定的時間(如班會、或輔導課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衛生教育或進行團體輔導,將可有效的抒解學生在此階段所正感受的身心壓力。在此,我們推薦目前在美國實施多年且頗具成效的「危機事件壓力管理」)模式,便是提供教師一向具體可行的方法,藉由團體討論的方式,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災后對自己的心里,情緒等方面進行重建。[
查看詳細信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