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下降,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發力與電動汽車市場,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速度來說,在新能源領域里,自主品牌基本已占據半壁江山,加之國內雙積分政策的實施,使得車企也開始布局和加入到市場,而對于之前布局力度不大的日系品牌來說,也開始積極的發力,相繼推出電動汽車來迎接新能源市場。對于電動市場的競爭力度不斷的變大,日系車能拼得過國產車嗎?
這個還需要從車輛本身的技術水準,續航里程,質保周期等各項服務方面出發去進行分析,從品牌的口碑上面來看,日系三巨頭在燃油車時代擁有了一部分的口碑,和追求者,主要在于日系車從油耗或者性價比,以及服務都做得比較好,而電動汽車市場去進行分析,日系三巨頭目前推出的車輛重心依舊還是在燃油車。
以日常軒逸來說,在續航里程上面只有300多公里左右,而國內任何一家自主品牌的主流車型基本上是在400KM以上,所以對于車型在續航上面而言似乎難以與國產抗衡,再者補貼后售價高于燃油車,在性價比上也無法去競爭,在這些方面國產電動汽車是占據一定優勢的。
當然爭奪電動市場綜合來說還是需要從技術和售后質保方面去打動消費者,以相同的價格的車子來說,在質保方面和續航里程上得不到提升的話,作為消費者在選擇上面也是很理性的,比較想要翻盤,得拿出東西來打動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