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蒂別墅博物館位于太平洋附近的帕利塞茲,鄰近美國洛杉磯,是石油大亨保羅.蓋蒂(J. Paul Getty)的兩處博物館其中之一。保羅.蓋蒂在五、六十年代曾經被《財富》和吉尼斯世界紀錄評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收藏了數量驚人的古希臘、古羅馬和伊特魯里亞文物分別存放在蓋蒂中心(Getty Center)和蓋蒂別墅(Getty Villa)。2007年我和同事參觀過了蓋蒂中心,今天驅車沿1號公路過來參觀居山憑海的蓋蒂別墅博物館。
蓋蒂別墅博物館的設計原??是帕比里別墅,該建筑曾是一座公元一世紀古羅馬赫庫蘭尼姆城中的別墅。1954年將別墅改建為藝術博物館,致力于研究古希臘、羅馬和伊特魯利亞藝術和文化的教育中心和博物館。現收集有44000件從公元前6500年到公元400年的希臘、羅馬和伊特魯里亞文物。
博物館入口處的這面墻上寫著收藏者的這段話:"To me my works of art are all vividly alive. They are the embodiment of whoever created them — a mirror of their creator's hopes, dreams and frustrations." J. Paul Getty 譯成中文:“對我來說,我的藝術品都是栩栩如生的。它們是創造者的化身——是造物主希望、夢想和挫折的一面鏡子。”J.保羅·蓋蒂。
蓋蒂別墅建筑群坐落在一座俯瞰太平洋的小山上,收集44000件可追溯到公元前6500年至公元400年(6500 BC to 400 AD)的希臘、羅馬和伊特魯里亞(今意大利半島和科西嘉島)文物。其設計原形是帕比里爾別墅,該建筑曾是一座公元一世紀古羅馬龐貝地區赫庫蘭尼姆城中一座氣勢恢宏的莊園,后被公元79年的維蘇威火山噴發摧毀,大部分長眠于地下。保羅.蓋蒂的建筑師根據十八世紀發掘的平面圖,加上了附近龐貝和赫庫蘭尼姆等地其它古莊園的細節,略做修改重建。體現了蓋蒂對古典藝術和古建筑的熱愛,也為他的藏品提供了一個永久的安身之所。
蓋蒂別墅(右中紅色屋頂的建筑)及周邊地區的鳥瞰圖。
今天多云,晴天可以看到遠處浩瀚的太平洋。
入口一樓的走廊,天花板上描繪著花朵和小鳥,這樣的科林斯柱一共有8根,前廊據說是仿2000年前的地中海風格。
水池邊有五座仙女青銅雕像,這是在赫庫拉內姆的帕比里爾別墅發現的古青銅雕塑的復制品,原件現在收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
飾有貝殼和戲劇面具的繽紛噴泉是龐貝宅邸大噴泉的復制品。
據說這是羅馬式道路,羅馬人是鋪路大師,蓋蒂別墅的主車道模仿了龐貝和赫庫蘭尼姆的古街道,鋪設這種古羅馬多邊形大石塊。
西苑是草藥園,那里種植了源自古羅馬文本用于醫藥和烹飪的傳統草藥以及各種果樹:石榴、無花果、杏、蘋果、柑橘和梨等。
蓋蒂別墅博物館的一樓有14個展館,二樓有17個展館,有些開放了,有些沒有開放,要想仔細地看完,工作量巨大,今天手機都拍得沒電了!
一樓右側大廳有一個亞述(古伊拉克)的宮殿藝術展室,通過一系列精美的浮雕展示了以征服為主題的古伊拉克藝術。亞述帝國(Assyria empire,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是興起于美索不達米亞(即兩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內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帶)的國家,亞述人在兩河流域古代歷史上頻繁活動時間前后約有二千年。后來亞述人失去了霸主地位,不再有獨立的國家,但亞述民族仍然頑強地在其祖居地生活至當代。
中文描述:亞述——古代伊拉克的宮殿藝術:公元前9世紀到7世紀,亞述國王建立了該地區已知的最偉大的帝國,他的軍隊征服了埃及、地中海東部海岸、西部(土耳其)部分地區和東部伊朗山區的土地。亞述腹地本身就橫跨美索不達米亞的底格里斯河,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北部。它最初的首都是阿舒爾市,至少從公元前3世紀中期就以這個名字命名。在亞述帝國時期,首都先后遷至卡爾胡(尼姆魯德)、杜爾.沙魯金霍爾巴德,最終成為最宏偉的城市。在每一處,國王都建造宮殿來榮耀他們的統治,用石膏和石灰石雕刻最精美的浮雕裝飾墻壁。這些場景最初繪制得非常明亮,通過生動地描繪戰爭、狩獵、儀式、建筑作品、神話生物和宮廷生活,來呈現統治者的理想形象。
放在展館門口的這尊青銅飛獅是伊比利亞公元前500-400年制作。
這是皇家獵獅浮雕,亞述時期作品,公元前645-640,據說這是亞述國王的傳統游戲,閱讀圖中場景的順序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每一個畫面紀錄了狩獵獅子過程中的不同時刻:獅子從籠中放出,沖向國王,獅子跳躍時國王放箭,國王抓住獅子的尾巴,大臣登記注冊,通過在獅子的尸體上澆祭酒來慶祝他們成功狩獵。
花園里的獅子,亞述,公元前645-640,已經成為寵物的一頭公獅和一頭母獅在寧靜的花園里很放松,花園里面有樹木、盛開的百合和葡萄藤上的葡萄,與上面狩獵的暴力場景形成鮮明對比。
亞述對埃蘭國(Elamite,伊朗東南部)多次發動戰爭,這幅浮雕顯示兩位被俘的埃蘭國王被迫充當奴隸。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