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家長必讀(四)
家長應學會與老師溝通和協作
作為孩子的家長,決不能認為孩子上學了,教育孩子的事是學校老師的工作,自己變成了單純的物質供應者。那種把教育孩子的任務推給學校的做法是不對的。學校教育必須取得家庭教育的支持與配合,加強家校聯系,促進家校配合,已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程中學校、家庭的共同需要。因為教育孩子是一件極復雜的任務,必須綜合發揮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
與老師交流,絕不能僅僅止于“有學習問題”,當然也絕不能僅僅止于獲得“分數的增長”。孩子的成長是“人”的成長,“人”的成長包括“人”自身意義與價值的確立;包括“人”內在精神世界的不斷豐富與成長;包括“人”自尊自信的不斷取得;包括“人”該如何坦蕩地面對自我的缺點與不足……孩子并不僅僅只歸屬于各個“學科”,“人”的成長是多方面的和諧綜合發展。連“人”自身內部都不能很好地被“安頓”下來,學科、競賽、出國深造等事又在哪里安頓!一位優秀的老師不僅會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在意,更會為孩子“人”的發展負起責任。
建議家長暢通與老師的交流渠道:
1、家長訪問老師。家長自身應該首先和老師聯系起來,向老師表達希望孩子與老師多交流的誠摯愿望。讓老師充分了解家長的想法與希望。向老師主動介紹一些孩子家庭、成長與性格養成方面的相關情況,讓老師交流的時候,針對性更強,更加有的放矢。將更為充分更為精粹的孩子“成長背景”提供給老師,老師就會更為有效選擇與孩子交流的方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把自身的坦誠表露出來,老師工作起來,會更為積極主動。家長訪問老師一般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家長把孩子在家庭及學校外的一些情況反映給老師,同時向學校和老師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二是通過訪問老師,了解學生在校內及班里的情況,同時向老師探討一些教育和影響學生的方法。
2、參加家長學校。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把孩子教育好,父母首先要懂得一些教養子女的基礎知識和方法,“教人者必先受教育”,這是一條規律,也是每位家長應該遵循的。家長學校是把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方法傳授給家長的一種靈活方式,是幫助家長解決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問題的。如:“高一學生如何適應中學學習”、“如何指導子女升學”。
3、書面聯系。書面聯系也是家長和學校溝通、協作的一種重要方式。家長與老師經常保持書面聯系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家長和老師平時工作都比較忙,教師和每一位家長面對面的交談是不可能的,因此,書面聯系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4、電話聯系。采用電話聯系和老師溝通,具有省時、省力的特點。
家長和老師保持聯系的益處:
1、能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以便回家后有針對性的教育。家長及時和老師溝通、聯系,可以防止孩子在校在家兩面性的做法。
2、能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以便對孩子的功課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3、能增加對學校的了解,并從與老師的交往中學到更多的指示。教師一般都具有豐富的教育科學知識,家長通過與教師溝通、交往,可以學到一些教育的方法,了解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以便配合老師教育好孩子。
4、幫助孩子解決與老師交流時膽怯、畏懼、怕丟丑的不必要心理問題。現代社會對“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不能與人暢通交流的人,是一個有缺陷的人。與老師交流,正是養成這種能力的一個開始。與老師交流只要把握好“誠”與“敬”兩個字,就行了,別的想法都是多余的。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是不一樣的,各具特點,一個班里的學生從來都不會“一邊齊”。老師從不會嘲笑有缺點的學生。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缺點,只不過表現的層面、特點各不相同罷了。那些孩子身上所謂的“丑”,即便不去與老師交流,一個目光敏銳的老師也是會捕捉到的。
5、幫助孩子克服與老師交流時自高自大的缺點。與人交流,彼此之間的關系一定是平等的。一個人的發展,絕不僅僅限于“學習成績”。孩子的學校生活,就是一個不斷自我修繕、不斷自我更新的過程。無論一個孩子已經發展到多么優異的程度,發展的空間總還是有的。孩子有時會出現某些方面的不均衡,而事業成功與一生幸福似乎與孩子更多方面的和諧發展相聯系。
家長和老師聯系要注意的:
現在很多家長沒空和孩子多交流,傾向于直接從老師口中了解情況,待老師說出孩子的優缺點后,家長對孩子轉述時,又往往過濾掉過孩子的優點,放大孩子的缺點,“結果家校交流演變成秋后算賬式的‘批判大會’,久而久之令孩子感到反感。”這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總之,不愿意見老師,認為自己和老師無話可說,這樣的家長還真不少,這是不對的。學生家長與老師主動聯系,老師是非常歡迎的,這可以彌補老師由于時間緊迫而不能進行的家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