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在進行信息系統建設的時候,如果項目比較大,時間比較趕,要突然招募齊項目成員比較困難,所以會想各種辦法搞人,于是項目組成員來源可能會有好幾種,比如:
要管理各方人員,首先要清楚各方人員的特點和核心訴求,要清楚各方人員的特點和核心訴求,又要先清楚各方人員所在企業的相關特點,明白各方人員的職業處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各方人員的訴求,并且加以管理。
各方企業的相關特征
甲方:項目發起方,對項目的成敗兜底,對項目周期和質量非常看重,強烈希望項目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不成功便成仁。
乙方:希望項目成功的愿望比甲方小,更看重本項目是否可以賺到錢,更重視項目成本和周期。乙方主要靠控制項目風險盈利,就算項目簽了一千萬,只要甲方沒有在合同中約定必須派出的人數和人員能力,乙方甚至可以只派出一個人駐場,反正我只要把活干完就好,至于我派多少人,甲方你別管,或者是合同簽完以后才說這個事情,沒有用。
外包方:主要通過人員薪資差價和服務費賺錢,對項目成敗不負任何責任,不承擔任何項目風險,除了考勤,不對項目人員做其他任何多余的管理,主要是甲方自行管理。招募來的項目人員和外包公司之間幾乎沒有什么情感聯系。為了更多地搞到人,一個項目可能會有多個外包方。
各方人員的特征、核心訴求及管理思路
A類,入職甲方的正式員工:
學歷、年齡都有要求,年齡一般在35或者40以內,基礎素質較高,有某個方面的特定經驗,管理經驗較為欠缺,畢竟還年輕。
希望跟隨項目和公司一起成長,希望有一個長遠的,更好的發展。
這類人應該是最積極主動的,不管是對項目管理或者是對自我成長的訴求都很強烈,對成功的欲望也更強。
對這類人的管理應該更多側重管理能力的培養,從技術人才轉型到管理人才,在這個時期不管是對甲方公司還是對個人,都是特別需要的。
B類,項目實施方正式員工:
一般有三種人。
項目經理,經驗較為豐富,壓力較大,希望控制成本和時間,以此可以贏得獎金和更高的職位。
這種人不需要被管理,因為目標明確,能動性強,經驗豐富,但是這種人需要修心,不要走歪了。
一般的顧問容易被無底線壓榨,會有人反抗,但是反抗無效。這種顧問其實也很需要被引導,要往更高的層面引導,他們可能覺得自己還行,但是好像又上不去,找不到原因,需要尋求突破,否則會屬于抱怨最多的一類人,而且也最不好管。
新進人員會比較懵,還搞不懂狀況,只能跟隨著項目一起走走看,屬于較為迷茫的一類人。但是很好管理,因為沒有社會經驗,基本還是很聽話,就算偶爾會提出自己的見解,但是由于并不確定,仍然會服從為主。
C類和D類,甲方業務部門和信息部門引進的人力外包團隊:
一般是甲方面試通過即可,看重是否有相關的實際工作經驗,對學歷和年齡都沒有要求,能力和素質相對較弱。
這部分人最為焦慮和不穩定,沒有歸屬感,擔心項目做完就又要重新找工作,希望可以入職甲方或者乙方,或者是在做項目的過程中一旦找到更好的平臺,隨時可能會離職。
這類人能夠獲取的關于項目的信息很少,看不清楚現狀,最容易焦慮,很容易走極端,管理的方法就是要多分享一些信息給他們,多關懷,給他們一些歸屬感,通過正向激勵挖掘可以吸收的人進入甲方或者乙方,對于不合格的也要及時清退,避免影響團隊效率。
E類,甲方引進的自由顧問:
做為專家顧問的一種補充,協助甲方正式員工對項目進行管理或者實施,有經驗、能力強、綜合素質較高,年紀大,一般已經超過35或者40歲。
比較貴,大部分人的核心訴求是賺錢,只要給的錢夠,一般比較穩定。
甲乙雙方都需要去爭取支持自己的一類人。
如果甲方不去爭取,挖掘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那么資源就白白浪費了;如果甲方去爭取,則更有利于提高項目質量,提高對項目團隊的管理。
如果乙方去爭取,則可以為乙方節約更多的成本和縮短項目周期。
一般情況下,這類人中愛表現的,往往能力相對較差;低調的人則要靠雙方去挖掘,可能是深藏不露,也可能是真沒有什么可露的。
F類,乙方引進的自由顧問:
有經驗、能力強、綜合素質較高,年紀大,一般已經超過35或者40歲。
特點也是貴,所以乙方不愿意養,乙方更喜歡這種自由顧問的合作模式,這類人大部分的核心訴求是賺錢,只要給的錢夠,一般比較穩定,較為聽話,工作也非常賣力,自覺性較高,但是能動性不強。
甲方和乙方都需要去激活他們的能動性,因為他們也是不承擔項目風險的,干一天活拿一天錢,但是他們如果更加積極,也更容易促進項目質量更好,周期更短。
注意事項:
管理要因人而已,切忌臉譜化,以上只是對各種人員普遍的職業處境做分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