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平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詩經》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名字是父親起的,當時,并沒有人料到詩句中的那株野草會改變這個女孩的一生。宋代朱熹注稱,“蒿即青蒿也”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見的一種植物,郁郁蔥蔥地長在山野里,外表樸實無華、卻內蘊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變了世界。
她自幼耳聞目睹中藥治病的奇特療效,小時候就對中藥有了深刻的印象,這促使她后來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即髮W時,屠呦呦選擇藥物學專業為第一志愿,她認為藥物是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所選專業正是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她覺得生藥專業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藥領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學4年期間,屠呦呦努力學習,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在專業課程中,她尤其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有著極大的興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學畢業,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工作。從此,她埋頭從事生藥、炮制及化學等中藥研究,開始了她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當時,正值初創的中醫研究院工作條件差,設備簡陋,但是,黨的“繼承、發揚中醫藥學寶庫,積極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政策,遂成為廣大中醫藥工作者的奮斗目標。為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從事生藥學研究。1956年,全國掀起防治血吸蟲病的高潮,她對有效藥物半邊蓮進行了生藥學研究;后來,又完成了品種比較復雜的中藥銀柴胡的生藥學研究。這兩項成果被相繼收入《中藥志》。1959年,屠呦呦參加衛生部舉辦的“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系統地學習了中醫藥知識.在2年半的學習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論知識,而且參加過臨床學習.通過這次學習,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通過一段時間的生藥和炮制研究,屠呦呦體會到,中藥研究還必須重視中藥內含物質與藥效之間的關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藥療效規律的必然途徑。屠呦呦和同志們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發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還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瘧研究課題榮獲全國科學大會“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1979年,獲國家科委授予的發明獎。
從1969年1月開始,歷經380多次實驗、190多個單品、2000多張卡片,屠呦呦和課題組以鼠瘧原蟲為模型,發現青蒿提取物對鼠瘧原蟲的抑制率中有12%-14%。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獻搬了出來,細細翻查,有一天,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的幾句話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睘槭裁催@和中藥的常用煎法不同?原來里面用的是青蒿原汁!
屠呦呦立即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進行實驗,終于發現了青蒿素。青蒿蒿提取物對鼠瘧原蟲的抑制率從12%到100%。那一幕,屠呦呦記憶猶新:“太高興了!千千萬萬人的生命得以挽救,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屬于我們中國的發明成果,而且是從中醫藥里集成發掘的,是中醫藥造福人類的體現。我們倍感自豪?!?/p>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的特點,他又發明出雙氫青蒿素這一抗瘧療效為前十者10倍的“升級版”。
屠呦呦雖身患結核的慢性疾病,但仍堅持工作,無論到野外采集標本,還是在室內進行實驗研究,他都積極主動的完成。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原所長姜廷良研究員說在做青蒿素動物實驗時,曾發現有一過性轉氨酶升高等現象。屠呦呦和她的兩位同事決定親自試服,證實了藥物安全,然后才投入臨床給病人服用。當時的科研條件簡陋環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時時發出刺鼻的氣味……后來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
瘧疾是與結核病、艾滋病并稱的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稱。世衛組織統計,2008年全球有2.47億人感染了瘧疾,其中100余萬人死亡,大多數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非洲約每30秒就有一個幼兒因瘧疾而死亡。而傳統的抗瘧藥物奎寧因原蟲的抗藥性早已失效。
“中國神藥”給世界抗瘧疾事業帶來了曙光。世衛組織聲明,坦桑尼亞,贊比亞等非洲國家近年來瘧疾死亡率顯著下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廣泛分發青蒿素復方藥物。僅在贊比亞,由于綜合運用殺蚊措施和。青蒿素類藥物療法,2008年瘧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
2015年9月,屠呦呦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p>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205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藥學家屠呦呦,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205年12月11日凌晨零點12分,屠呦呦,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證書。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變世界,中國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節選《自好搜百科》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