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劉貽云,今年65歲,湖南省漣源市白馬鎮樟木村人。他告訴編:當地盛產竹子,所以父輩們大多以編織竹制品生活,而劉老則在耳濡目染下,對編織竹制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與這門行當結下了不解之緣。
劉貽云的老伴告訴小編:“編織盤箕的大小取決于腳的大小,6/9.12塊起織都可以,只要你能嫻熟的駕馭竹片。砍伐的竹子最好選用3年以上的老竹,韌性好,不易起粉蟲。”
砍伐竹子的季節最好是秋冬季節,春夏的竹子很容易起粉蟲,加上春夏氣候濕潤,竹片不易保存。劉老說:年輕時,一個竹片我最多剖出了12層,現在不行了,由于年紀大了,視力和體力都有點跟不上。
由于劉師傅的手藝好,所以編織的盤箕不愁賣。除了一部分在趕集時出售外,絕大多數被小販們給批發走了。我跟老伴每天可以編織兩個盤箕,價格從30-100元不等(盤面的大小決定價格)。圖為劉老編織的盤箕,這種盤箕是農村家庭不可或缺的竹制品。是曬干豆角、干辣椒等手工干制品必備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