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原穴治療失眠五臟神亂所致不寐各有不同...
五臟原穴治療失眠
五臟神亂所致不寐各有不同特點:
心“神”不安于舍的不寐特點是遲寐(入寐困難),甚至徹夜不眠;
肺“魄”不安于舍的特點是睡眠輕淺,極易驚醒;
脾“意”不安于舍的特點是入睡前多思紛紜,不能自主;
肝“魂”不安于舍的特 點是惡夢紛紜,囈語,夢魔(即夢境驚險,欲呼不出,欲寐不能)、夢游(即睡眠未醒,因夢而起床探作);
腎“志”不安于舍的特點是醒得過早,多見于老年人。
楊運達等醫家提出針刺五臟原穴結合五臟對應耳穴刺激的新的治療思路:五臟調神法。
失眠從五神論治,運用五臟原穴結合五臟對應的耳穴共同調整五臟功能,使五神各有所藏,達到從根本上治愈失眠的目的;
手少陰心經原穴—神門
足厥陰肝經原穴—太沖
足太陰脾經原穴—太白
手太陰肺經原穴—太淵
足少陰腎經原穴—太溪
耳穴:選擇刺激心、皮質下等耳穴 可改善腦血管的功能狀態等。
耳神門穴結合耳穴心、肝、脾、肺、腎的作用,共同起到調節五臟、安神定志的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