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禁牧區
6月中旬,非禁牧區
視頻是草原生態學家劉書潤老師在一席上的演講,劉書潤老師是著名植物學家和草原生態學家,內蒙古師范大學生態學教授,1998年退休。長期從事植物分類學、植物地理學和生態學的研究,以及保護區建設、游牧文化等領域的教學和實踐工作。
劉老師觀點:“牧民長期不放羊、馬,原來給它們吃的草就不見了,這種現象讓研究草原的學者也極為驚訝。圍封禁牧的草原,起初有點恢復,但禁牧5年以上,草場就老化了,優良的牧草被劣質草取代。牧民們說,現在禁牧5年了,應該把草原還給他們了。可是把草原還給他們,想再放牧也難了,牧草都枯死了。牧民拿著枯草來問我們怎么辦,我說我也不知道,以前沒這個經驗。所以放牧頻繁了不行,總不放牧也不行,須得適度放牧,關鍵是掌握尺度。牲口不愿意在哪個地方待著,就意味著不能在該地放牧了。”
玉樹牧區在鐵絲網上死去的巖羊
有牧民講:圍網保護不了草場,圍網中的草場比沒圍的還要光,牛羊來回踩踏,不給牧草生長的機會,更別說吃了。圍網隔絕了野生動物的遷徙,導致草場退化或單一化,苦不堪言,草原生態問題不是圍網禁牧一刀切就能解決的,拆除鐵絲網圍,還草原一片完整,適當輪牧,還動物一片自由活動的世界,讓馬兒自由的在草原奔跑。
近年來,不少牧區出現了拆除圍網進行游牧的案例,并取得了成功。荒野守護人希望能有相關部門和各個社會力量或個人能站出來,科學系統的研究后提出拆除草原圍網可能性,并希望有人大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