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善用兵者,多善用勢。
勢,能怯者勇,弱者強。
韓信、岳飛,無不是善任勢者。
2
今早讀《火攻篇》,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善用火攻,這是用兵之高手。
火攻,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唯善用兵之人才能操控。
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從諸葛亮這來的:
《隆中對》之后,博望城第一把火,燒掉曹操十萬大軍;第二把火在新野又燒掉曹操十萬大軍;第三把火在赤壁,燒掉曹操百萬大軍。
也就是說,開頭三把火,一上任的“三把火”,多引人矚目。
這就是“勢”。
之所以說“起手勢”決定了成敗,原因就在于此。
3
《孫子兵法》“勢篇”,其結構氛圍兩部分,一部分講勢構成的基本要素和條件;另一部分講亂局中對勢的控制。
勢的基本要素為:分數、形名、奇正、虛實。
“勢篇”主要講奇正,分數、形名屬于治兵,后文用兵之章節均有涉及,是用兵之關鍵,虛實用一章專門介紹。
奇正是勢之用,奇正是分兵術,從分數、形名中來,運用到虛實中去。
也是分兵與集中的兵力分配與組合問題,對奇正理解最為透徹的當屬毛澤東,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中國革命戰略問題》中的“分兵與集中”的論述,分兵與集中是兩次對兵力的高效使用。
奇正一體,無正不成奇,無奇不成正,它們相互轉化,最終靠奇兵時時適中的打破戰場平衡,獲得勝利。
某種意義上講,兵體萬變,無不是奇,無不是正。
孫子用大段文字論述奇正之變,可見用兵的關鍵在于變,因時因地因敵而變,關鍵要變出個“驚喜”,變出“出其不意”。
奇正之變也為變出勢之條件:勢險節短。
勢險,是為了形成落差,產生更大的沖擊力;節短,是為了控制距離、控制節奏,產生更大的爆發力。
總之,勢之瞬間的變化,產生“奇”。
4
“勢篇”另一部分講亂局中對勢的控制和注意事項。
戰場一定是混亂的,故亂局亂局中首先是將領心理的問題,將領要“幽以靜,正以治”的狀態來控制兵形,才能確保“立于不敗之地”。
攻心是用兵之核心,孫子告訴我們,心理是一種博弈狀態,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所以,將領要善于轉換“亂與治”、“怯與勇”、“弱與強”的局勢。
戰場上治心,既有將領對戰機的把握、勢能之控制,也有治兵的“分數”、“形名”之因素,亂局中用勢的基本方法,先從整頓自己開始,進而用“示形”、“利誘”的方式調動敵人,再給敵人一個“驚喜”。
最后孫子講,作為將領要善用勢,而不是要求士兵,要用平凡人的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5
何為勢?
閻勤民老師說,食肉動物都靠勢能捕捉食物,動物這種自然有機體沖擊,靠僵伏(養精蓄銳)、迂回(減少消耗)、爆發(能量釋放)進行生命自調。
猛獸將搏必伏形,鷙鳥將擊必斂翼,這都是為了用勢,為了制造更大的力量和出其不意。
6
勢的特點:
(1)快。迅速聚集能量,落差和速度,形成了強大的力量,將這種力量用一種方式爆發出來。
(2)詐。用詭道、以詐立,實現出其不意的效果,才能攻其不備。
(3)短。《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尚且不能久,何況人乎?勢能的聚集和爆發,一定是短暫的,不可能長久。
7
勢之方法:
孫子曰勢,吳起曰機,說法不一樣,用法卻一致。
吳起講,兵有四機:
一曰氣機,團隊士氣、勇怯為氣機。
二曰地機,道路狹窄兇險。
三曰事機,善行間諜、輕兵往來、分散其眾、使君臣相怨、上下相咎,這是事機。
四曰力機,武器裝備精良、先進。
營銷從這四個方面也可以找到用勢之方法。
8
勢不是創造出來的,原本就存在于事物中。
關鍵在于識。
9
用勢的成功,關鍵在于“入勢”。
何為“入勢”?
用一個例子來講,商鞅在秦國變法,徙木立信是其“入勢”之作,用一個簡單易行,又能讓更多人關注和口口相傳的“勢”開始變法。
這個傳誦至今的故事,開始了秦國的變法,不可謂不妙啊!
可見,勢需要創意,需要策劃,更需要一個切入點。
10
把握時代大勢,進入行業趨勢,控制對手之勢,以實擊虛,以正合以奇勝,才是企業營銷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