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本,黑格爾《小邏輯》,這本書比較難,還好我去年讀過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不然這本書讀著,應該會像天書。前面的一百多頁讀著特別快,到了后面則越發困難,我還記得在一個艷陽的午后,我圍著操場轉了好幾圈,終于讀完了十頁,讀的內容大抵記不清了,但這種思考的狀態好像還在昨天,讀完我清楚記得,黑格爾的辯證法使我多么震撼,黑格爾無愧為偉大的哲學家!至少在我心中,他的哲學家排名會始終靠前。
2.第二本,《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本書是我2021年讀過最棒的一本,沒錯,最棒的,說這本書是神書也毫不夸張。這讓我理解了為什么尼采會影響了那么多哲學家和藝術家,當之無愧!可能有的人不知道,尼采還深深的影響了魯迅。這本書隨處可見引用圣經的句子,加上尼采無與倫比的才華和深刻的思想,使這本書不僅在思想上,還在語言和修辭上都達到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可惜我不會德文,一些語言的精妙之處無法體會了,好在錢春琦先生的譯文也比較優美,多少彌補了這一遺憾。
3.第三本,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本書讀著蠻快的,但提前的準備功夫做了不少。按叔本華的話說,在讀此書之前需要先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印度的《奧義書》,以及自己寫的一篇論文《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不過在威爾·杜蘭特看來,這篇論文純粹是叔本華給自己打的廣告,我們只要了解這四重根指什么就可以了。不過這依然不影響其成為一部經典作品,其鐘擺定律的觀念一直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即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4.第四本,《海德格爾與哲學的開端》。王慶節先生也是《存在與時間》的譯者之一,他講的海德格爾通俗易懂。他講到海德格爾的思想其實并沒有那么難懂,只是需要我們先明白他在說什么。倆次世界大戰之后,人們開始反思戰爭的原因,這似乎是西方文明重視理性的必然結果。那么,海德格爾的哲學就是對整個西方哲學的一種反思,需要我們回到哲學的源頭,即前柏拉圖的時代,重新思考哲學是什么,海德格爾最終給出的答案是,傾聽存在的呼喚,這個和我們老子所說“道可道,非常道”有一些相似,但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