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由三條線組成:第一條線,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屈辱史源于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掠奪,它們是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這些戰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據統計,整個近現代史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強迫中國共簽訂了1182個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沒有哪一條不是對中國人民的傷害。近現代中國人民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吏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剝削,百業凋敝,民不聊生。鴉片戰爭時期,中國近四億人口,到新中國成立時,中國任然近四億人口。新中國成立到七十年代,中國七億人口,改革開放到現在,近十四億人口。從人口變化可以看到中國人民這一百年的屈辱與苦難。
關天培
第二條線,中華民族的抗爭史。近代中國在淪陷中,中國人沒有沉淪,各個階層都在抗爭。民族危機越嚴重,抗爭越強烈。像《歌八百壯士》唱的一樣: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早在鴉片戰爭中,關天培的臉被砍掉半邊,犧牲后剩下半邊臉的眼睛都是怒目圓瞪。不要說先進階級的無數民族英烈,就是最落后的農民階級,在民族存亡的時刻,他們都站出來發動義和團運動。《義勇軍進行曲》里面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這是近現代中國人民抗爭的真實寫照。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很好,不要因為和歐洲近五百年來的復興而忘記苦難。曾經的中國,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刻,我們也是戰斗民族。
第三條線,中華民族的探索史。思想和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內在動力。五百年來歐洲的崛起,首先是思想文化的復興。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思想,是歐洲強大的思想源泉。曾幾何時,中華文化孕育出強大的中華帝國,讓我們傲立于東方幾千年。近代的工業文明與傳統的農業文明是不相屬的異質文明。如何面對新的文明的沖擊?如何擺脫深重的民族災難?中國人經歷了林則徐魏源“睜眼看世界”、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康有為梁啟超“君主立憲”、孫中山“民主共和國”、陳獨秀胡適等“民主科學”,最后共產主義者用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救中國。古代閃米特人說:環境越艱難,刺激文明進步的力量就越強烈。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閃米特人的這個認識在中國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