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文章有兩段話,之乎者也看起來有點不習慣,學生讀上幾遍后發現還是不能背,于是告訴老師說這篇文章背起來有點難。
第一步,段落分步記。?
簡單一讀,第一句就是第一段的中心,講花可愛,接著舉出三種人愛三種花,并相互襯托自己愛蓮的獨特之處:不妖、通直、不蔓枝,清、凈,觀玩。
看見古文讀幾遍不會背,就要想辦法找出各句中的核心字詞,并將前后內容相互聯系起來,找到作者寫文章的思維角度和方法。
第二段與第一段相互對應,也是有三個內容。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這一段是對花的評價,而且是對第一段三種花的評價,不過順序上稍有不同。菊是隱者,牡丹富貴,蓮是君子。用人來評價,就用人來對應結束。所以緊接著一句感嘆:噫!
愛菊花的是陶后人少鮮有聞,愛蓮者也少,同予者何人,能不能找到還成問題。而愛牡丹愛富貴的人,就有很多很多了,宜乎眾矣。
整體分析后,繪制成圖是三三式,愛三種花以及三種評價。第一段的三又對應著321,有這個作提示,就可以更好地把第一段回憶起來。
第二段更是連續用了兩個三,評價有三種人,三種人又有哪三類人,反反復復地講述一個內容。
花時間朗讀,以及花時間梳理結構都可以幫助同學們把文章更清晰更明白的記憶下來。